降低畜牧生產的飼料成本最有效的方法是多方開辟營養全面、適口性好、畜禽容易消化且來源廣、生產成本低的青飼料采源,以草代糧,實現喂養畜禽的青飼料常年平衡供應。要達到這一目的,養殖戶必須“種、收、貯、藏”多頭并舉,因地制宜多方開辟青飼料來源,真正實現畜禽的喂養與青飼料資源開發的有機結合,并以此達到降低畜禽飼料成本的目的。 “種”,即人工種植牧草。由于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少,為了少占或不占耕地,人工種植牧草應盡量利用低產坡地、沙化地、鹽堿地、天然草地、林果隙地、冬閑田、秋閑田和四邊地種植,也可采用與農作物間作、混播、套種和搶茬種植,人工種植牧草還應與當地的資源開發相結合,在野生牧草豐富、利用方便的地方,可少種或不種人工牧草,野生牧草主要為禾本科時,可適當種植一些豆料牧草,野生牧草主要是豆科牧草時,可適當種植一些禾本科牧草。如利用耕地種植牧草,應種植那些對環境條件有較強的適應性、營養價值高、產量高且經過人工培育的高產優質飼用牧草,如紫花苜蓿、串葉松香草、菊苣、聚合草、魯梅克斯、墨西哥玉米、三葉草等。 “收”,即適時收獲牧草。無論是用人工種植的牧草飼喂畜禽,還是用自然界的野生雜草飼喂畜禽,均應適時收獲。就牧草的收獲時間而言,抽穗期到開花期收獲的禾本科牧草以及始花期到盛花期收獲的豆科牧草其營養價值相對較高,是收獲的最佳時期,應適時收獲。同時根據飼喂畜禽的不同,對同一種牧草的收獲時期也應合理掌握,一般用于飼喂牛羊等反芻家畜可適當收割遲些,飼喂豬、禽、魚則可適當收割早些。 “貯”,即適時制作青貯料。夏秋季節是牧草生長的旺季,加上玉米秸、紅薯藤、花生秧以及野生雜草等青飼料豐富,在農村一些地方往往由于青料充足而得不到適時收割,導致牧草和農作物桔稈老化,造成青料資源浪費,而到冬春枯草季節,農戶養畜卻嚴重缺乏青飼料。為調節青料的季節性余缺,在夏秋季節牧草收獲的旺季,農戶應根據喂養家畜的數量,有計劃地將剩余的牧草、農作物秸稈等進行青貯,以備冬春枯草季節用于喂養家畜。 “藏”,即適時貯藏牧草。一方面是在夏秋季節牧草收獲的旺季,應適時收獲牧草并曬制青干草。另一方面是將收獲的根莖類飼料如胡蘿卜、紅薯等貯藏起來,以用于調節冬季和早春牧草的供應。同時,有條件的可著力開發草捆、草粉和草粒等草產品,提高牧草的貯藏和利用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