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桿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動物腸道中,屬條件性致病菌,當存在某些誘因時即可出現大腸桿菌所參與的并發或繼發感染。隨著近年來集約化養雞業的蓬勃發展,雞的大腸桿菌病不斷蔓延,從而導致雞只的死亡、種雞及蛋雞的產蛋率下降、種蛋孵化率降低、雞只生長發育受阻、肉和蛋品質下降、治療費用增加等,給集約化養雞生產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大腸桿菌病的防治工作是集約化養雞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目前在生產中遇到的大腸桿菌病主要有肉雞和蛋雞的氣囊炎、全身敗血性大腸桿菌病、蜂窩織炎、腫頭綜合征、輸卵管炎和腹膜炎、臍炎、結膜炎和全眼球炎、肉芽腫、腦炎、心包炎等。 1引起大腸桿菌感染的主要誘因 1.1免疫抑制對大腸桿菌病的抵抗力,既需要細胞免疫應答,也需要體液免疫應答。某些疾病會破壞雞體正常的免疫功能,造成大腸桿菌的感染。例如,雞貧血病毒會危害T細胞的免疫應答和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馬立克氏病毒會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傳染性囊病會抑制淋巴系統的增殖,并抑制分化B細胞的漿細胞的抗體合成。另外,霉菌毒素,尤其是黃曲霉毒素和赭曲霉毒素,也可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加重大腸桿菌感染的后果。 1.2應激和有害環境某些應激反應可引發大腸桿菌病的發生。例如,接種疫苗時雞群產生的應激反應以及免疫程序設計不當都會引起雞群抵抗力下降,從而造成大腸桿菌感染;如接種新城疫疫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疫苗常會繼發大腸桿菌性氣囊炎;以氣霧法接種疫苗時,當霧滴過小會導致肺炎和氣囊炎,此時容易受到大腸桿菌的感染。免疫程序不當導致的呼吸道癥狀也會引起大腸桿菌的繼發感染。 有害的環境因素也是引起大腸桿菌感染主要原因之一。如空氣中氨的濃度超過50×10E-6時,長期接觸會破壞呼吸道黏膜上的纖毛;相對濕度低于25%會導致呼吸道黏膜變干,這些都會為大腸桿菌進入體內提供條件;相對低濕度會引起高水平的懸浮塵埃,這些塵埃不僅會刺激上呼吸道,而且還是大腸桿菌進入呼吸道的載體。另外,飼養密度過大、氣候多變、通風不良等都可成為大腸桿菌繼發感染的誘因。 1.3營養狀況雞群營養狀況的好壞,日糧營養水平的高低以及不同營養成分之間的平衡狀況等都是能否引起大腸桿菌感染的重要因素。機體免疫系統的活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營養是否充足。通常情況下,蛋白質攝入量過低會抑制T細胞增殖,影響分泌抗體的漿細胞數量;缺乏維生素A會導致呼吸道黏膜鱗狀化變性,分泌黏液的杯狀細胞被未成熟的細胞取代,為大腸桿菌的入侵提供條件;飼料中維生素E被氧化性酸敗產物~自由基所破壞,也會抑制免疫應答。 1.4飲水 雞群飲用水源受到大腸桿菌污染后,通常情況下雞群會發生高水平的全身性感染。 2大腸桿菌病的防治措施 2.1避免發病誘因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做好經常性的預防工作,減少或防止誘因的出現和發生,保持雞群良好的精神狀態。 2.2建立健康的種雞群,加強種蛋管理大腸桿菌可因種蛋帶菌而垂直傳播,因此必須做好種雞群大腸桿菌病的凈化工作。對病雞不能留作種用,一律淘汰。另外,種蛋本身不帶菌,但由于撿拾不及時或者產蛋箱衛生狀況不良,使種蛋與糞便接觸而受到污染。因此,在種蛋入孵前必須做好藥物消毒工作。如果有條件,種蛋產出后兩小時內應用藥物熏蒸消毒或用0.3%的過氧乙酸進行帶雞噴霧消毒,確保種蛋有最高的孵化率和健雛率。 2.3實行全進全出制全進全出的飼養方法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避免了不同日齡、不同批次雞群間的交叉感染。同時雞群盡可能采用封閉式管理,這樣可減少或杜絕雞群與大腸桿菌的污染物接觸,防止本病發生。 2.4加強飼料飲水的獸醫衛生監測飼料的采購、貯存和加工等環節要加強衛生管理,防止發霉、變質,減少大腸桿菌的污染。對水井、水塔和水箱等儲水設施以及輸水管道要經常清理、適時消毒,尤其要注意除去表面形成的生物膜。為安全起見,每天可在飲水中添加(2~5)×10E-6的過氧乙酸,以殺滅大腸桿菌。 2.5改變維生素的補給方式通過飲水添加水溶性維生素要謹慎,在一定溫度條件下,水中添加水溶性維生素,不僅造成浪費,而且如果水中已污染大腸桿菌,維生素的加入還會加速大腸桿菌的大量繁殖,極易造成大腸桿菌病的暴發。 2.6做好免疫接種和及時治療對已發生污染的雞場可以用本場分離的大腸桿菌菌株制作滅活菌苗進行免疫接種。如已發生大腸桿菌病時,要采取必要的隔離措施并及時治療,可使用抗菌藥,如氟哌酸、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或中成藥如黃連合劑、禽菌靈、復方穿心蓮等。這些藥物對大腸桿菌病均有一定的療效,但很容易產生抗藥性,所以在使用前應做藥敏實驗,并在用藥時交替使用。一般情況下,單純因大腸桿菌感染而發病者較少,大部分都是繼發或混合感染,治療中要辯癥施治,才能確保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