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房仔豬好不好養,大環境與小環境的溫度至關重要! 溫度管理在養殖管理中是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不同生長階段,不同季節,不同地域,溫度各不相同,但是都有各自生存最佳適宜溫度。 產房——母仔共同的生活空間,但是母仔豬適宜溫度大相徑庭。哺乳母豬需要干燥、愜意的環境;仔豬需要干燥、溫暖的環境。 表1 母豬與小豬適宜溫度 所以,如何更好的做好溫度管理、決定母豬能否圓滿完成分娩、哺乳工作,也決定乳仔豬能否度過一生中最關鍵的“嬰兒”時期。 在實際生產中,我們更多關注母豬需求,畢竟對母豬的帶仔能力更迫切。那么如何既能滿足母豬溫度述求、還能更好做到滿足仔豬需求溫度呢? 做好“兩項三個內容”: 豬舍溫度管理 也就是整棟豬舍的大環境管理。根據季節,地域及時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風機、水簾、噴霧、遮陽網、屋頂加裝隔熱層等),盡量將溫度控制在母豬適宜的范圍。 保溫箱管理 保溫箱是仔豬的“保護傘”,做好保溫箱管理也就是仔豬的小環境管理。其目的是,大環境溫度低時“保溫”,大環境濕度高時“保干”。 A.保溫燈管理(仔豬體感溫度管理) 溫度過高、過低、過暗均為無效管理。因為這些情況導致仔豬不進窩、浪費電源;且溫度過低時仔豬依戀母源溫度,增加壓死風險。 1)豬舍內無溫控措施,當溫度低于25度時,保溫燈用來提升小環境溫度,注意季節、燈掛高度、燈泡瓦數(大瓦數)。 2)豬舍內無溫控措施,當溫度高于25度時,保溫燈或照明燈用來提供光源、指引仔豬入窩,注意季節、掛燈高低、燈泡瓦數(小瓦數)。 B.保溫板管理(仔豬腹感溫度管理) 豬舍內有溫控措施情況: 1)床面與地面距離低于40厘米: 鋪設具有吸水性布制品類材料、保證上下通氣及時干燥、杜絕鋪設塑料、尼龍等材料制品,避免3天內仔豬不定位排泄,臍帶血遺留,初生體表液體、形成蒸汽、導致濕熱性腹瀉發生。 2)床面與地面距離高于40厘米: 可以取締保溫箱底部鋪設材料,直接使用漏糞板,只保留保溫燈即可。 豬舍內無溫控措施情況: 鋪設布類制品墊子需增加材料厚度,如果必須使用塑制保溫板、要求保溫板板面溫度加上保溫燈照射溫度的整體溫度,達到手感溫度合適為宜(35度左右)即可,不可過高而導致仔豬棄用。時刻注意板面液體形成因素和干燥工作。 總結 如何更好做好產房溫度管理,事關母仔共平安。不同環境下需靈活制定溫控方案、找到最佳平衡點,為母仔隨后的生產職責中更好完成目標打下良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