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題圖來自網絡) 作者:閻輝,美國普渡大學動物營養學博士,德州農工大學營養學博士后。長期從事豬的營養和細胞營養學研究工作。 Xixi寫在前面:今天的這篇推送,來自我的好友閻輝博士。從另一個角度探討了抗生素與抗生素替代品效率區別的潛在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另外,我深知讀者中有許多行業精英和前輩。希望借我的一孔之見拋磚引玉,能夠激發起大家的探討和思辨。相信在這不斷交換思想與智慧的過程中,行業的發展就定會越來越好。每一個聲音都值得被聽見。 在Xixi的文章中提到,抗生素提高生長效率的三大主要作用機制包括:1. 殺菌,預防疾病。2. 調節腸道微生物結構;3. 促進營養消化吸收。 原文中就第2點「抗生素對微生物的影響」寫得比較籠統,或許讀者會誤認為抗生素下的微生物結構就是好的。實際上,抗生素能夠殺死病原微生物,提高抗病性, 但同時也會殺死有益微生物,所以說抗生素下的腸道微生物并不代表健康的微生物環境。抗生素降低的是微生物的總量和多樣性,從而降低營養被微生物利用所產生的浪費,提高生長效率(這部分的貢獻具體有多少依舊不清楚)。 我們知道腸道微生物的多樣性和總量對宿主抵御病原微生物成正相關。即微生物的多樣性和總量越多,病原微生物所面臨的有益微生物的競爭就越大。雖然抗生素會破壞腸道微生物,但其強大的殺菌作用,最終還是可以提高生長效率。但是一旦停用抗生素,家畜很容易患病,這也是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對人結腸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體外實驗) 引自Cotter et al. (2012) 現在很多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發和宣傳重心都在腸道微生物的調節。歸納起來,它們通常是從兩個方面來抵御病原微生物: 1.產品中的天然化合物,例如,多糖、多酚、多肽,可以直接殺死病原微生物。 2.增加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和總量,來提高對病原體的抗性。 第一點效果類似抗生素,但是沒有抗生素那么強烈有效。第二點就與抗生素走兩個極端 --- 增加腸道微生物的同時也會增加營養被微生物利用的可能,從而降低生長效率。 所以,抗生素和抗生素替代品雖然同是影響微生物結構,但作用機理卻大相徑庭。不論從以上哪一點看,目前的替代品都無法達到抗生素的效果。所以抗生素的停用還得靠法規和消費者導向,當然也期待找到更有效率的替代品。 歡迎大家補充指正。 來源:曦曦博士 作者:閻輝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