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丹麥的諾維信公司稱,不論你是否相信,石油化工時代正在轉向生物科技時代。 原文刊載于:《財富》(中文版)2017年年終合刊 原文標題:《用酶改變世界的公司》 1988年,中國搖滾歌手崔健正紅遍大江南北,作為當時文化潮流符號之一的牛仔褲也在這一年流行開來。同時,一場綠色變革亦悄無聲息的開始了。 當時,牛仔褲舒適又時尚,但制作的過程卻十分繁瑣,尤其是打磨和打造特殊牛仔外觀環節。牛仔布在沒有水洗之前都是靛青色,而流行時尚的泛白、復古、磨舊風格都是通過洗水過程來實現的。傳統洗水工藝通常采用石洗、石磨法,即在洗水中加入一定大小的浮石,使浮石與衣服打磨,以達到不同的洗水效果,洗后布面呈現灰蒙、陳舊的感覺。或者加入強堿助劑或強氧化劑來達到褪色的目的。 然而,由于反復磨洗及化學試劑的破壞,牛仔褲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耐磨,而且生產過程中需要耗費大量的水資源和能源,造成環境破壞。因此,牛仔褲曾經一度被詬病并受到環保人士的抵制。 就在1988年,來自丹麥的諾維信公司生產的一種纖維素酶在紡織工業得以應用,為牛仔服裝生產的綠色轉型帶來了生機。酶代替傳統石洗工藝,幫助水洗廠提高生產效率,并節約大量水資源,還可以延長織物壽命。在一定PH值和溫度下,一小杯纖維素酶可以代替數公斤浮石,對織物纖維結構產生降解作用,使布面可以較溫和地褪色、除毛,并得到持久的柔軟效果。 據諾維信開展的環境評估顯示,改進后的酶水洗工藝最多可以節省耗水量50%、耗熱量50%、耗電量15%。此外,酶分子作為一類蛋白質,應用條件溫和,使用完之后可以完全生物降解,從而大幅減輕紡織污水對環境的影響。 創立于1925年的諾維信是全球工業酶制劑和微生物制劑的主導企業,2000年分立于丹麥諾和諾德公司。作為全球最大規模的工業酶制劑和微生物產品制造商,擁有超過40%的世界市場份額。 諾維信一直從事發現和優化自然界中的酶,使之更好的適應工業需求。這家生物科技企業分離并生產酶和微生物,來讓產品變得更加生態友好,其產品從高效洗滌劑到高級動物飼料,不一而足。諾維信已經幫助消費者減少了6,0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讓水的使用效率提高9%,能源使用效率提高15%。公司已經與孟山都達成合作協議,對如何提高農業產量進行測試,并在今年開始銷售包裹了特殊微生物的玉米和大豆種子,可將作物產量平均提高3%。 酶制劑可以替代化學品,加快工業生產過程。添加酶制劑,生產企業可以減少原材料使用、能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酶制劑被成熟應用于衣物洗滌劑和廚具清潔劑,實現高效去污,低溫洗滌,濃縮洗滌。酶制劑還被用于改善面包、啤酒和紅酒品質,以及提高動物飼料的營養價值。酶制劑還能將生物質中的纖維素水解轉化為可發酵糖,是纖維素乙醇等非糧生物燃料煉制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工藝。 與酶制劑一樣,微生物制劑源于自然并被廣泛運用于多個領域,諾維信的微生物制劑為農業種植、動物保健與營養、工業清潔和廢水處理提供生物解決方案。諾維信的700多種產品遍及全球130個國家。諾維信的天然解決方案在40余個工業領域中均有廣泛應用。 多年來,該公司一直位列《財富》雜志“50家改變世界的公司”榜單前茅。2016年,諾維信應用生物技術,為全球工業領域減少約6,900萬噸二氧化減排放,相當于減少了3,000萬輛汽車的排放。到2020年,諾維信力爭將酶解決方案覆蓋到60億人,向100萬人普及生物技術。諾維信計劃與重點組織機構開展合作,促成5項全球性合作。諾維信希望推出10項改變生活的革命性創新產品,實現二氧化減排碳1億噸的目標。 “世界面臨的一些最重大的難題,有時會在自然界中最微小的東西身上找到答案,我們在創新方面投入很多,而生物在幫助世界變得更加可持續化方面總是給我們帶來一次又一次的驚喜。”諾維信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彼得·尼爾森(Peder Holk Nielsen)不久前在北京的一間會議室如是說。 這位61歲的首席執行官至今仍然對自然界保持著旺盛的好奇心。他說:“科學本身的精神就是要具有好奇心。盡管我不是成天泡在實驗室里頭,但仍讓我感到震驚的是,大自然是如此的資源豐富,而且它從來不會浪費任何的資源,每一項物品都能夠物盡其用。不管你是在喜馬拉雅山的高原,還是在比較溫暖的地區,抑或是在深海當中,我們的生物體,都能找到方式去適應大自然的狀況,這非常讓我著迷。” 他和整個公司都癡迷于微生物的世界。他們希望弄清楚微生物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生物體,它們能夠帶來什么樣的最大的影響。其次,人類可以利用何種科學和技術來支持微生物的發展。 該公司投入了巨大的資金,去研究玉米、大豆和土壤之間的微生物關系。“如果我們能夠有很好的微生物制劑,我們就能夠更多的在同樣的面積中生產出更多的糧食。”尼爾森補充說,通過使用這樣的一些制劑,就能夠在同樣的環境下,以同樣的水的消耗、化肥的施用,以提升2%~3%的糧食生產效率。 根據聯合國的估算,到2050年的時候,我們需要比2015年再增加70%的糧食產量,才能夠滿足世界人口對于糧食的需求,所以如果諾維信能夠貢獻出我們自己的1%到5%,甚至到7%的糧食產量的提高。“我覺得,這本身也是一個很大的貢獻。” 尼爾森常常去觀察大自然。諾維信在過去的15年里,都一直在試圖了解森林中的真菌或者酶是如何把大自然當中的生物分解開來的。該公司也把這樣的酶應用到工業領域。在該公司的實驗室中,只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夠實現生物質的分解。尼爾森說這將帶來一個巨大的影響,即人類可以更好地去利用植物當中所儲存的這些光能還有碳,并且把它們轉化為液體燃料,而且不會釋放二氧化碳。 當然,他更加鼓勵員工釋放自己的好奇心。該公司建立了一個允許大家去開展好奇心的文化,并且來促進這種文化的發展,不僅僅是為了研發,也是為了讓所有的員工都能保持好奇心這一人的本能。“如果我們不再嘗試新的東西、新的技術、新的想法,我們就不會進步。”尼爾森說。 該公司進入中國也是好奇心使然。尼爾森稱,在20世紀90年代初對于外國公司而言,中國極為陌生甚至意味著巨大風險。當時勸阻諾維信進入中國的聲音此起彼伏,但尼爾森從心底認為,“我們應該去那里看看,看看我們能為那里做些什么。”最終,諾維信成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生物技術公司,而且從一開始就在這里建立了研發中心。 作為首家在華設立研發中心的外資生物技術企業,過去20年,諾維信中國研發中心從新酶篩選,擴展至洗滌、食品與飲料、紡織、生物能源、外聯、全球水環境和沼氣、制劑、產品優化、法規、知識產權等10個業務部門,現有科研人員150余名。通過運用傳統生物學、現代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信息學等領域的先進技術,諾維信中國研發中心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創新和可持續的解決方案。 “中國研發中心已經成為諾維信全球研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某些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如新酶的發現、紡織酶制劑研發、全規模洗滌測試平臺等。”諾維信研發中心高級總監吳文平博士介紹道,“每年,公司將營業額的13%~14%投入研發,20年來,中國研發中心共向市場推出20余款新產品和應用,幫助客戶實現產品差異化,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且更加環保。” 尼爾森稱,針對中國市場和消費習慣,公司推出了多款致力于解決本地問題與挑戰的新技術,比如針對中國低溫洗滌習慣研發的酶制劑,可以在較低水溫中仍保持穩定高效的去污性能;針對中國消費者喜愛的面條推出脂肪酶,減少面團上出現的斑點,改善面帶壓片過程中顏色穩定性等。 為助力中國綠色轉型和發展,該公司積極尋求更可持續的生物能源解決方案。2009年,諾維信與中糧、中石化合作開發玉米秸稈商業化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2014年,諾維信與上海工業生物技術中心和山東大學合作研發的秸釀C5酵母取得成功,該酵母是諾維信推向市場的首支酵母產品,可以大大提高從纖維素到燃料乙醇的轉化率并降低生產成本,使大規模商業化利用纖維素生產燃料乙醇成為可能。 而對于尼爾森來說,他最大的快樂是用生物技術為客戶提供想象不到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他說,在1900年時人們發現了石油,自此以后,我們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當今我們又發現了生物技術和數字技術,這些也將一次又一次地帶給我們驚喜,并徹底改變人類的生活。 來源:財富中文網 作者:高揚 | 《財富》(中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