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雞養殖企業多年來被陷入重重包圍之中而進步緩慢甚至也有停業、關閉的,也有一些企業通過產業鏈延伸特別是雞肉調理品、熟食品等的深加工來尋求可持續發展。即便這樣,與同樣面臨禽流感風險威脅與激素、催生等謠言沖擊的美國市場的白羽肉雞企業相比,中國市場的白羽肉雞企業的盈利水平依然比較低。 面對食品行業巨變——生態可持續、食品安全風險、農場動物福利、素食主義、“人造肉”熱等挑戰層層襲來,中國家禽企業如何突圍?全產業鏈模式可持續發展需要哪些支撐?雞肉消費不給力究竟哪里出了問題?誰是肉雞產品終端消費的主體?企業家如何根據外在因素變化并結合各種生產要素實現最佳的企業規模?是選擇自主投資、股權合作還是并購重組,或是轉向其他產業? 面對家禽行業企業家、企業高管,《國際家禽》雜志、國際畜牧網就“食品鏈巨變,肉雞企業如何發展?”為主題通過智慧對話,尋求行業生存與發展之道。 顧云飛:“揚優棄弱,我們升級不排除上市與股權合作” 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1984年9月,江蘇省畜牧獸醫學校牧醫專業中專學習; 1987年7月,海門縣京海雞場、江邊雞場技術員; 1990年6月,海門縣包場雞場副場長、場長(其中:1988年9月至1991年7月,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畜牧專業大專函授學習); 1993年4月,海門縣(市)京海肉雞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祖代雞場場長; 1996年6月,海門市京海肉雞集團公司總經理; 1997年7月,兼任中美合資江蘇愛拔益加家禽育種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7年3月至今,江蘇京海禽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擰螺絲需要一圈一圈擰,環境治理也是如此。” 記者:目前,環保對養雞企業影響有多大?在禁養、限養以及拆遷整改方面的動作感覺沒有像對養豬企業那么大? 顧云飛:環保問題涉及點多面廣。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這幾年來,每當進入冬季后會有霧霾天氣出現,特別是北方一些地區。 這樣的天氣會對肉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同時會加大養雞場的成本投入,降低養殖經濟效益。 從長遠角度來看,環保對企業是有利的;從目前來看,短期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大的養殖場、企業有環保意識,但這牽涉到多方經濟利益,也涉及社會責任的問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不能“一刀切”。凡事不可能一步到位,擰螺絲需要一圈一圈擰,環境治理也是如此。 從目前的一些表象來看,肉雞養殖企業發展情況是普遍比較慢,屠宰場的積極性也不高。這與目前許多地方推行的限養、禁養等環保措施帶來的影響也不無關系。特別是一些地區推行“一刀切”措施,對包括養雞、養豬產業在內的諸多行業影響均比較大。比如在海門,今年以來,拆遷、關閉的企業大約有90家。這種“一刀切”的環保措施也帶來了相關產品價位的提升,如畜禽飼料用化工產品——蛋氨酸、賴氨酸等添加劑的價格一路上漲;與此同時,一些屠宰場也因此被迫停產。可以預見的是,這種連帶影響將使得上游養殖企業壓縮父母代肉雞數量,進而影響祖代雞的數量,進而造成下游產品的價格出現波動。 加強H7N9流感的科學研究,已顯得特別迫切 記者:雞肉在中國市場的消費問題已成為行業的一大痛點,歷經多年來未見有緩解跡象。請您結合當前產業及市場情況分析一下此問題的來龍去脈? 顧云飛:雞肉食品的問題,行業比較關注,終端消費者也比較關心,但是這中間諸多環節依然處于斷鏈狀態——信息嚴重不對稱,各有各的說法和認知。 就中國市場雞肉消費情況來看,這方面最新的、比較全面的數據尚不得而知。據白羽肉雞聯盟透露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們國家年出欄白羽肉雞約為50億只,對來自白羽肉雞產業的雞肉年人均消費量大約為8.8千克,這個數據不包括來自黃雞以及淘汰蛋雞等的雞肉消費。我個人覺得,就包括雞肉產品在內的禽產品而言,這幾年來中國市場對雞肉產品的采購力度并未加強而且對其消費的積極性在下降;以此判斷,人均消費量在某特定時間段特別是冬春兩季同比是下降的。因此,我們有必要深入了解并研究肉雞采購及雞肉消費市場更為詳細的情況。比如說,哪些人對吃雞肉有排斥情緒?他們不喜歡吃的是來源于黃羽肉雞的雞肉食品還是來源于白羽肉雞的雞肉食品?90后、千禧一代當中喜歡吃雞肉食品的人有多少?他們更喜歡吃來源于白羽肉雞的哪些雞肉食品? 我個人認為,國外進口的雞肉量近年增多對國內生產的雞肉消費有一定沖擊,這一因素也不可忽略。當然,業界悉知,禽流感發生對雞肉消費影響最為明顯,消費者因此會對吃雞肉產生恐慌心理,進而直接造成雞肉市場需求量下降,屠宰場因此會壓價,毛雞價格隨之降低,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萎縮甚至陷入虧損境地。現在,普遍認為要加強管理。近幾年來,雖然國內活禽交易市場也關閉了不少,但由于種種原因,禽流感發生對中國家禽業的健康發展已造成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而且這種影響還將持續,特別是冬春兩季。 這幾年來,可以說,國內家禽行業傷痕累累、挑戰重重。2012年7月,白羽肉雞行業產能達到高位。2012年年末,“速生雞”事件重挫行業。2013年3月,H7N9流感在國內發生并經媒體炒作。2014年年初,此類炒作再度加劇。2014年7月,發生上海“過期肉”事件。2015年、2016年比較平穩。但是,2017年受禽流感發生及媒體炒作影響比較大。 我個人感覺,國內家禽產業鏈在近3~5年的發展過程中,進步的地方也不少,但也有一些倒退的現象,或者說在需要發力突破的地方仍然比較滯后,這需要引起各利益相關方的正視和有關政府部門的重視,特別是對于H7N9流感等問題,如何加強科學研究、加大科學傳播,讓民眾更加理性地看待這一問題,已顯得非常迫切。 從肉雞產能方面看,也涉及一系列問題。我原以為,肉雞產能控制以后,雞肉產品價格會上漲,市場行情會轉暖,但是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如今,白羽肉雞產能出現難以預測的情況。估計,今年國內白羽肉雞祖代雞引種大約在45萬套左右。這一數字在去年大約63萬套,2015年大約72萬套。3年下來,相比2014年祖代白羽雞引進118萬套的總量,理論上產能大幅減少,肉雞產品價格也會相應上漲。但是,從父母代、商品代、淘汰雞再到雞肉產品,價格均非常低。這很令人困惑。今年9、10月,白羽肉雞毛雞的價格僅每斤3元左右。其原因之一就是祖代雞、父母代實行人工強制換羽,雖然引種量大減但強制換羽提高了部分產能,導致商品代雞苗的銷量維持在一定水平。但是,由于強制換羽,也受到可用來補充公雞數量的限制。 審時度勢,開發雞肉深加工領域 不排斥資本注入,更不排除引進外資 記者:不可否認,禽流感發生對家禽行業的負面影響太大。未來幾年,這種沖擊或將持續,特別是在終端消費領域。同時,素食主義影響在擴大并試圖倡導植物蛋白消費,“人造肉”熱潮來襲,動物福利也在加碼。面對如此重重包圍,請您結合產業未來發展,談談京海禽業的應對措施和轉型升級方面的規劃? 顧云飛:“十三五”期間,我有三個大的想法。第一,加強資本運作;第二,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第三,有效實施人才強企戰略。 首先,在資本運作方面我是這樣考慮的,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環境問題在中國及全球范圍仍需要社會各界及各行各業合力解決。因此,不合規的養殖場仍將被禁止、限制,肉雞產業的集中度因此會得到提高。目前,中國白羽肉雞行業的集中度還不夠高,垂直一體化發展模式占到全國白羽肉雞總量的1/4,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同時,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現象越來越多,而國內民企的活力也將在外資的刺激下獲得激發。我一再強調,京海禽業不排斥資本注入,更不排除引進外資。 一種選擇就是上市,這也是國內不少民企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之一。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獨立上市。如果連續3年盈利,就可以考慮直接上市。重要的是,我們要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擁有別人不具有的優勢。我要用多年來的成功經驗提升行業的進步。當前,京海禽業整體運行非常穩健,在財務管理、績效管理、生產管理等方面比較完善。在此,需要提出的是,目前有人認為雞的一些疾病是引種帶過來的,這種說法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嚴謹的,更缺乏事實論證。 不過,我們也可以選擇間接上市,通過股權合作等途徑。從全球范圍來看,目前肉雞行業也有一些影響力比較大的企業,這些企業在某些方面比較領先。比如在雞肉深加工及食品端比較領先的企業:美國的嘉吉公司、泰森食品,巴西的JBS、BRF,還有正大集團,溫氏股份、新希望六和、圣農發展也正在加大投入拓展雞肉食品端市場。我的判斷,在中國,純粹做食品加工或養殖會面臨的風險更大,需要形成產業鏈。但是,目前國內的肉雞產業鏈鏈條上各節點的利益分配是不均勻,有的高,有的低。重要的是,要確保資金鏈安全,如果資金鏈一旦斷裂,企業就會陷入困境甚至走向絕境。 目前,京海禽業也在開展相關工作,我們不排除在相關業務方面進行強強聯合。如果我們與國內外這些有影響力的農牧企業建立戰略合作聯盟關系,就相關項目如雞肉深加工項目進行股權合作,或就相關業務進行并購重組,實現融合發展,開創共贏局面,這也未嘗不是好事。因為這樣更有利于打造更具有競爭力、可以實現長遠發展的百年企業。同時,我們也考慮到,食品深加工領域需要的投入大,但附加值較高,多方合作可以把彼此的優勢放大,這樣可以更有效地實現產銷一體化,更直接地與消費市場對接。之所以考慮選擇這樣轉型升級,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把肉雞產業鏈牢牢穩住。 其次,在轉型升級方面我們將實施兩大舉措:一是“機器換人”;二是“揚優棄弱”。未來幾年,我們將持續推進實施 “機器換人”。目前,我們正在進行相關技術改造,各種自動化系統及無害化處理中心等也上線了,實現了雞舍通風橫向化、飼料輸送管道化、采食飲水自動化、種蛋收集機械化、苗雞孵化智能化、雞糞處理資源化、污水排放無害化。我們的一套祖代雞可繁殖出68套父母代,我們的父母代可以達到198枚種蛋的產量。另外,就是要向管理要效益。我們現在有20個養雞場,都能做到高效管理。我們建立了規范統一、追求卓越的一體化管理體系,形成了“生產標準化、質控全程化、產出綠色化”的鮮明管理特色。我們的員工管理手冊是每兩年改版一次,也有自己的一套獎懲考核機制、崗位責任制。這也是我們努力成為行業標桿企業所作出的努力。轉型發展,產業整合,好的繼續發展,不好的砍掉,開拓食品端,提升經濟、生態、社會這三大效益,推進可持續發展。用海門的地方話講就是,“光著腳也要跑在其他人前面”。初步計劃,通過3~5年的努力,能夠全部實現“機器換人”,減少用人成本,用效益推動企業的進步。 人才戰略是“十三五”期間我們的重點工作之一。目前,京海集團擁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業院士工作站以及江蘇省綠色禽產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我們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同時也是國家第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示范基地的平臺為企業發展注入了不斷的動力,也表明京海禽業集團得到了全行業的認可。同時,我們將持續完善“首席科學家”和“崗位科學家”體系。 此外,我們將持續打造品牌優勢,同時加大肉雞關鍵技術標準的研制力度。2017年5月,全國畜牧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肉雞標準化工作組秘書處設在了京海禽業,由此,我們將圍繞在肉雞品種與種質資源、飼養與管理、產品質量與分級等領域組織開展標準制定修訂及相關標準化工作。此外,京海黃羽肉雞國家標準制定即將出臺。 總的來看,我們的戰略定位符合做行業領先企業,擁有行業話語權。通過提升品牌影響力擴大市場,通過修煉“內功”——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更好地拓展產業鏈。在我看來,以這樣的理念來導向,企業會越做越強、越做越大、越做越穩。 來源:國際家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