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6月,豬肉價格持續回落,成為拖累CPI的重要因素。據統計,牧原股份今年以來漲幅逼近70%。另一只概念股溫氏股份業績預告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為40-43億元,同比下跌60.32%-63.09%,但比上半年業績大幅好轉。 然而,從另一個側面觀察,多家豬肉概念股龍頭卻做足了現金流準備,或是為抵御豬肉弱周期引發的“寒冬”。 經查閱公告發現,牧原股份2017上半年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1.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2%;溫氏股份和雛鷹農牧今年上半年的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5.47億元和28.5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85%和159%。 1、新的豬周期真會來嗎? 特殊的歷史最長“豬周期”。對于本輪豬周期的拉長,民生證券張瑜、李俊德認為,一是規模化經營程度提高,企業相對于散戶,產能調整更加謹慎;二是政府行政化去產能。 具體來講,養殖戶在利潤驅動下,自發調整產,包括補欄或淘汰母豬。而這一輪周期中,政府出于調控和環保的壓力,通過制定政策等行政化手段,迫使養殖戶被動調整產能。 其中,環保壓力因素對本輪超長豬周期尤為關鍵。有統計顯示,目前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僅為3586萬頭,遠遠低于行業公認的 4000 萬頭的供需平衡水平。 中國生豬預警網分析師馮永輝指出,華北拆豬場以來,6-8月豬價雖然出上漲,但是三個月只上漲了9毛錢。隨著生豬養殖規模化、結構性補欄、環保執法等因素影響,本輪環保督查對豬價的影響將延續到2018年下半年。 他解釋稱,拆遷場里的母豬如果無法轉移,就要被殺掉,可能影響2018年下半年以后的生豬供應。 民生證券張瑜、李俊德分析指出,新一輪豬周期或將開啟。因為從歷史數據看,能繁母豬存欄(產能)同比滯后 10 個月后與生豬出欄(產出)同比走勢基本一致。根據滯后 10 個月的生豬存欄同比走勢,生豬出欄量同比將在下半年乃至 2018 年上半年呈回落態勢,意味著豬肉供給減少,豬價將回升。 2、本輪“豬周期”見底之爭:超長周期延續?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認為,多個因素促使市場開始產生本輪豬周期已經見底的預期: 01、當前存欄量和能繁母豬量均處于低位,對豬肉供給形成限制; 02、豬價重要影響因素之一的飼料——玉米價格反彈,從豬糧比的角度對豬肉價格形成正向帶動。 03、歷史表明豬價同比觸底到同比增速轉正需要一年,2016年中同比見頂起算,豬價存在于 2017 年中觸底的預期。 雖然有見底預期,但李超指出,由于2016 年三四季度豬肉價格基數仍高,今年年底前豬價將呈現同比跌幅溫和收窄,年中開始的環比反彈可能在四季度受制于季節性因素而結束。 對于新一輪豬周期是否開啟,招商證券徐寒飛團隊也給出否定判斷,背后有三大原因: 01、環保趨嚴帶來的南豬北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生豬的出欄; 02、收儲制度變革,養豬的主要糧食玉米價格難漲,豬糧比仍維持較高位置; 03、豬肉和牛肉進口的增加,也可以抵消部分豬價上漲。 由于本輪環保政策引發的供給端改革,導致生豬養殖行業的產能區劃并未結束。其中2016年南方禁養區的規劃以及豬場的拆遷力度要大于北方,試圖實現南豬北養。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目前有23個省市制定生豬禁養區,并啟動豬場拆遷運動。但只有北京、上海、福建和浙江完成,19省市還在進行中,各個省市拆遷力度差異較大。 因此,在產能未完成出清過程中,談新一輪豬周期或為時尚早。 作者:孫建楠 來源:華爾街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