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批次生產,就是將原先每天、每周或者不定期有配種、分娩、斷奶,以及斷奶后的仔豬連續飼養的生產模式改為按照每四周規律且集中地進行配種、分娩、斷奶。斷奶仔豬批次內數量大、日齡差距小,不同批次間日齡差距大,批次分明,便于飼養管理和防疫。通過四周節律批次化生產可以將不同的工作集中在某段時間內完成,并且間隔分明有規則,可以使傳統連續飼養方式造成的一些疾病傳播得到有效控制。 五、批次生產操作要點-分娩、保育、育肥 1. 批次分娩 (1)進豬前準備:保溫燈、仔豬墊板、料筒調節、飲水器、風機檢查。 (2)同期分娩藥物-喜娩康(D-氯前列烯醇)的使用:預產期115天注射或在批次分娩計劃的倒數第二天注射。 (3)寄養:充分開發頭胎母豬的乳頭、及時寄養掉隊小豬。 (4)早期斷奶:只對最大日齡的小豬早斷,讓小日齡的仔豬有奶媽哺乳。對早斷小豬的管理要求為,懸掛2個保溫燈;飲水器側放置長料槽飼喂濕拌料、仔豬飲水器下面放置補水槽、保溫燈側放置2個小料槽,飼喂干料;嚴格做到少喂勤添,白、夜兩班及時添加仔豬料,絕不允許出現長時間空料槽現象。及時將斷奶欄瘦弱的仔豬挑出找奶媽豬帶。 2.斷奶計劃: (1)3天內將所有小豬轉至保育舍,根據配懷空欄數量,將適量斷奶母豬轉至配懷舍,對產房空房間沖洗消毒干燥,原則上3天內完成所有產床沖洗。最低日齡不低于18日齡。 (2)欄位沖洗質量控制:①場區人員必須滿編,這樣可以自由調配人員,避免員工長期超負荷工作。②高壓熱水沖洗設備必須跟上,至少保證4條高壓沖洗線。 (3)對于產房有2個出豬臺的場區,為使同一間的母豬和小豬轉出產房時為不同方向,待產母豬進產房順序如下: 育肥區計劃 保育育肥豬群分布 每個批次應集中在一個區域;批次之間可以考慮換鞋。 六、批次銷售時機的把握 七、批次生產注意事項 設備: (1)高壓沖洗線(同時滿足4臺沖洗機,產房、保育育肥); (2)電力負荷(集中取暖或集中沖洗所需要的負荷); (3)保育長形料槽、保溫燈、墊板(滿足1批豬需求); (4)保育車間有單獨取暖設備; (5)運豬車:不少于2輛車同時運豬。 物資: 精液:能滿足批次配種需求,特別是批次的最后3天(80%*545*2) 烯炳孕素:125瓶*1000ml(可滿足前5批母豬情期調整) 團隊:場長、主管必須有較強的計劃、組織和執行能力。 八、四周批生產正常運營管理注意點: 1. 保證空欄沖洗質量,確保病原的全部能清除。基于目前高頻率生產狀態,空舍時間很短,需要統籌安排,合理分配,優質高效的完成沖洗消毒和干燥。 2. 嚴格執行配種計劃,超配,多出生的仔豬無處安放;少配,嚴重影響產量。 3. 在周次轉批次生產中,精確計算欄位數量,保育育肥的欄位緊張的情況下,就要做好銷售預算。 4. 完全的批次生產中,需要緊密的生產計劃,根據年度生產目標,計算出每批次配種數、計劃引種的頭數、保育計劃銷售的苗豬數等等。然后是按照計劃嚴格執行。這樣生產過程一目了然,不會亂。 5.根據欄位情況,夏季需要有目的的降低生產密度。根據生產目標,從配種環節和苗豬銷售環節上進行考慮。 6.后備母豬引進必須在批次配種后3-5天內(無效母豬清理后),提前引進會影響斷奶母豬轉入配懷舍。 7.批次分娩原則上不能超出產床總數,如果分娩率明顯高于預期,分娩窩數超出產床數,可以合并產活較少的、淘汰產房母豬、增加后備母豬帶仔數,實在不行,可能還需要早斷大日齡仔豬,但需要提前訂購高檔教槽料。 8.新投產場做四周批次生產,第5批配種母豬可能會短缺,需要提前計劃后備母豬引進或問題母豬處理(注意第5批可配母豬為引種2680頭 -545-501-490-480=664頭,但多為問題豬或乏情母豬) 感謝作者對此文的付出,畜牧人網站已獲授權轉載,若需轉載的朋友,請聯系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