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蒸汽的三種形態:過熱蒸汽、飽和蒸汽、濕蒸汽 1、飽和蒸汽表 2、為什么飼料調質需要飽和蒸汽,不需要過熱蒸汽? (1)調質過程中,蒸汽與物料必須發生熱量與水的交換,蒸汽冷卻,釋放出“潛熱”。 (2)傳熱性能差。在汽、水臨界點,飽和蒸汽的冷凝是瞬間的,而過熱蒸汽需要一個2~3分鐘的自冷卻過程,即從過熱溫度冷卻到汽水臨界點。 (3)調質時間短,物料沒有足夠的時間吸收熱量和水分。 3、濕蒸汽有什么不好: (1)濕蒸汽的熱容量低,在達到需要的調質溫度時,水分已超標。 (2)游離水與原料混合后,易導致制粒時出現打滑現象。 (3)但如果原料水分偏低,適當使用濕蒸汽也是一種好的辦法。 二、飼料加工中各工藝環節水分的變化: 1、 以生產蝦飼料常見情況為例: 2、凝結1%飽和蒸汽可使物料升溫15℃左右, (理論值18.5 ℃ ); 假定干物料溫度30 ℃,吸收3%蒸汽后,物料溫度達到75℃左右;如果能吸收4%蒸汽,溫度能達到90 ℃左右; 3、調質溫度:畜禽料,70~88℃;普通魚料,88~95 ℃;蝦飼料95~105 ℃;熱敏性,35~50℃; 4、調質水份:畜禽料14~16%;水產料15~17%; 問題:為什么夏季用陳年菜粕生產魚料時難以制粒? 5、調質時間:通常所講的調質時間實際上是物料在調質器內的滯留時間。一般畜禽飼料15~40S;魚飼料40~60s,蝦飼料120~180s; 6、物料要與蒸汽充分接觸:蒸汽只有與物料混合、接觸,才能通過冷凝產生熱量、水份的交換; 7、蒸汽冷凝的時間:蒸汽在與物料接觸的過程中冷卻,釋放出水分和熱量的過程,往往只有很短的2~3秒鐘; 最好:進入調質器的蒸汽能夠100%發生冷凝; 調質時間=滯留時間 =冷凝時間+保溫時間; 8、蒸汽壓力:減壓前0.7~1.0MPa,減壓后0.15~0.4MPa。 9、制粒時的“打滑”與“燒模” (1)打滑:當物料水份偏高,或游離水比重偏大,環模與壓輥擠壓時具有相對滑動,造成擠壓困難的現象。 (2)燒模:當物料水份偏低,擠壓阻力增大,物料難以從模孔中擠出造成堵機的現象。 三、調質設備 1、調質器的種類 (1)單軸槳葉式調質器 (2)多層單軸槳葉式調質器 (3)蒸汽夾套保溫調質器 (4)水平式雙軸差速差徑調質器(DDC) (5)上下式雙軸差速差徑調質器 (6)高壓調質器 (7)擠壓式調質器 2、影響調質時間的因素 (1)調質器容積 (長度和直徑); (2)槳葉調整角度 (影響到輸送速度); (3)軸轉速(線速度7-9s/m); (4)物料充滿率 (40 – 70%)不能太滿。 3、關于調質的一些話題 (1)畜禽飼料調質溫度達到80℃就夠了。 例如鴨料配方,如果分別以玉米、小麥、木薯為主要淀粉來源,由于這三種原料的淀粉特性差異,對調質的要求就不一樣。 (2)壓縮比偏高或調質效果不好,易堵機,采取少加蒸汽量干制粒的方法。 檢查一下原料水分、調質后水分; 檢查一下蒸汽壓力或管路系統; 檢查環模喇叭口是否完好,環模壓縮比是否偏高。 (3)為了增加魚飼料的耐水性,刻意在配方中增加粘合劑。 事實證明,這種方法無法徹底解決魚料的耐水性問題。 (4)要提升魚飼料耐水性,就要增加顆粒的硬度。其方法就是增加“環模壓縮比”。 但事實證明,不恰當地提高環模壓縮比,只會增加飼料加工難度,降低飼料品質。 (5)正確的方法:增強調質,提高調質溫度、調質時間和水分。 來源:飼料夢工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