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步:根據NRC的方法制定飼料營養標準(見表1-4) 說明:W-體重;6-20公斤體重時的可消化賴氨酸1.05%偏低,可根據實踐調整至1.1-1.3%。 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是相輔相成,在短時間內以實踐為主,實踐經過較長時間的積累就可以轉化為理論,周而復始,源源不絕。所以表1-4的內容僅供參考。 第五步:品種和日糧濃度對生長豬的影響 說明:總增重是指從6公斤生長至120公斤;假設體重6公斤時日齡為21天;“預期全程”指的是從出生到120公斤體重(假設出生體重1.3公斤)。 由表1-5可知,就料肉比來講,品種的影響遠大于飼料消化能濃度的影響。建議大家好好研究表1-5的數據。 按表1-5的方法研究發現,要想達到全程料肉比2.2:1,則需要品種胴體無脂瘦肉增重為395克/天,即NRC(2012)中最高的品種數據標準。 第六步:國內市場不同品種胴體無脂瘦肉增重數據簡單推薦 我們在研究了眾多國內外歷史經典數據后做以下推薦: 說明:如果有屠宰廠實際的屠宰數據,則以其為準。 總結:在本節中,我們共同分享了①豬的營養需要,計算了②豬的日采食量,現在已經知道豬③吃的飼料轉化成多少的瘦肉和脂肪,④飼料營養標準的計算;還討論了⑤品種對豬生長性能的影響,并⑥公布了不同品種胴體無脂瘦肉增重推薦,至此,關于影響豬生長的品種和飼料因素(主要是能量)的任務就結束了,下面一節我們將繼續討論影響豬生長的其他因素:環境、疾病和其他飼料營養因素。 來源:李安軍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