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養豬行業從上游的生豬養殖,中游的運送屠宰到下游的豬肉銷售,每個階段都存在不可控的風險,這些難題即便是互聯網養豬模式也同樣難以破解。 丁磊炒熱的互聯網養豬,在引發一場養豬理財泡沫? 近期,關于“中國第一家敢公開直播的養豬場”,“黑豬肉賣天價”的話題,在互聯網行業流傳甚廣,其根源在于網易未央的互聯網養豬模式被各界人士認可,在各大網絡媒體的集中報道后一種全新的互聯網養豬模式被推向風口。 受農民創業者追捧,互聯網養豬模式越來越火 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互聯網養豬規模越做越大,創業者前赴后繼。互聯網養豬行業又注入了新的想法,新的創意,手機養豬、現實版的開心農場都在成為一種可能。而互聯網養豬創業者們之所以趨之若鶩,主要還是借助互聯網,能夠讓養豬變得更加科技化、高大上。 其一,養豬環境環保化。國家政策風向作用加大,養豬模式環保可持續理念被提上“日程”,提升了養豬準入門檻。創業者也紛紛響應國家生態養殖的號召,“互聯網+養豬”這一新興養豬模式,集中養殖形成規范化養殖體系,“豬馬桶”“拎包入住豬宿舍”就此誕生。 其二,養豬模式透明化。在智慧養豬技術越來越成熟的趨勢下,有人吐槽到:現在的豬可不得了,吃喝拉撒全在監控下,好像不監控就養不好似的。確實,互聯網養豬模式在黑科技的操控下越來越透明化了,豬的身體狀況、進食時間甚至排泄物等都可以通過傳感器遠程監控。不過養殖過程高度智能化趨勢,只是治標不治本,我們現今的科技手段并不能預防疫病完全保證豬的正常生長。 其三,豬肉質量安全化。近些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從抗生素濫用到瘦肉精,即使企業和國家食品安全局從未停止過他們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問題卻始終無法根治,“互聯網+養豬”模式據說可以從飼料、獸藥、養殖、育種、屠宰與肉加工等環節確保食品的安全,但其效果并不明顯,關于豬肉安全問題似乎并沒有消失。在現今消費者更加注重豬肉品質和安全,生態綠色的豬肉生產,還需要養豬倌和食品企業的聯合把關。 其四,營銷手段多樣化。網絡上充斥著可愛的小豬圖片會不會吸引你?“綠色安全豬肉”這樣的新聞標題,會不會吸引你?中國第一家智慧養豬企業要直播他們的養豬模式了,你要不要去看?在互聯網普及的年代,營銷手段變得多樣化,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互聯網養豬,給企業提供了潛在的客戶。 “互聯網+養豬”這一新模式為傳統的養豬市場注入許多機遇,增加了養豬市場的銷售途徑雖然互聯網養豬模式未能改變傳統養豬模式生產規模化、流通環節復雜、價格波動等弊端,但在未來科技越來越發達的時代,智慧養豬的新模式能解決“互聯網+養豬”華而不實的問題。在互聯網互通成為潮流下,養殖業攜手互聯網正在成為未來養殖業發展的趨勢。 然而,互聯網養豬模式如何破解養豬三大難題 我國傳統養豬業的體量很大。但整體來說,傳統養豬業還是以中小規模的養豬場為主,規模化養豬場雖然在增多但還沒真正形成模式。所以我國養豬水平還是比較低端的,在互聯網養豬模式的引領下,仍然存在三大難題。 一、養豬不易 其一,養殖規模受限。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速度加快,農業用地日益緊缺。因此企業想要在隔離條件好、污染源少、周邊人員活動少的區域養豬,且養豬用地必須交通便利,比較困難。在這些因素制約下,大面積養殖用農業土地具有稀缺性。企業陷入兩難境界:大規模養殖受到土地資源限制,小規模養殖卻投入高、收益低。 其二,資金投入量大。企業養豬模式都追求大規模養殖,因為種豬養殖規模直接決定了生豬養殖的發展速度。大規模生豬養殖企業,在基礎建設上需要大量資金購買種豬、建豬舍、買設備等,規模化養殖還需要響應國家環保政策投資養殖所需的環境處理等相關配套設施,前期資金投入大。在養殖階段,由于生豬生長周期長,在此期間買飼料和預防疾病等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除此之外,聘請專業團隊來管理支出的費用也不小。所以說養豬是個資金投入高的行業,孕育而生的眾籌養豬足以證明,養豬企業需要資金支援。 二、養豬產業產業鏈存在不可預估的風險 一方面,天災病禍。養殖業除了受供求規律的制約外,天災病禍始終是令養殖業頭疼的話題。前面提到的互聯網智慧養豬模式,盡管利用科技手段和運用專業人員從事具體養殖工作,在養豬疫病防護方面會比傳統養豬模式能力強,但是在流行性疫情來臨時,也很難保全自己,自得其樂。 另一方面,產業鏈錯綜復雜。養殖業行業鏈條中,流通環節占的比例十分龐大,從上游的種植行業即飼料行業到中游生豬養殖行業,生豬屠宰加工業再到下游的零售批發行業。上、中、下游中間會有豬經紀、豬販子,從屠宰到消費,每一環都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在參與,其過程又長且復雜,運作效率低下,監管不嚴。無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對于投資者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 三、盈利受不確定因素影響 1、飼料價格影響。企業的養豬模式不似農戶養豬飼料,其量少也不用擔心飼料品質影響豬的生長,上山采豬料或著剩菜剩就解決了。企業大規模的養豬所用的飼料主要是玉米、大豆等,這些農產品會因為自然災害等因素引起價格變動,這也間接影響到豬肉價格,對養豬收益造成傷害。 2、周期性的市場價格變動。關于國內豬肉價格進入怪圈的周期性波動,已經是老生常談的問題。根源在于我國規模化養殖水平整體偏低,易導致豬肉價格隨著豬肉需求變得忽高忽低,飄忽不定。互聯網養豬盡管打著智慧養豬的旗號,恐怕也不能脫離于市場需求。所以當豬肉價格上漲時,大家皆大歡喜,收入滿滿。價格上升到一定程度了,人們需求下降豬肉價格開始降低后,投資者和企業該抱頭痛哭了。 3、食品安全事件多發。“黑蹄豬”“注水豬肉”“僵尸肉”在豬肉消費市場中屢屢被爆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理念、消費結構和消費能力正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更青睞綠色安全肉食產品,特別是近年來消費者對食品的安全和質量越來越關注。但頻頻爆出的豬肉安全問題讓消費者對豬肉望而生畏。 綜上所述,傳統養豬行業從上游的生豬養殖,中游的運送屠宰到下游的豬肉銷售,每個階段都存在不可控的風險,這些難題即便是互聯網養豬模式也同樣難以破解。 來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