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7月開始,生豬價格持續以每公斤16-18元的高價運行,個別地區更是高達21元/公斤,養殖戶每賣一頭育肥豬可盈利400-800元左右。據了解,經歷了長達兩年的低迷期后,從去年年初開始,生豬價格進入新一輪上升通道,養豬戶告別虧損“寒冬”。但今年2月以來,生豬市場價格從高頂一路小步下跌,仔豬價格卻不斷上漲,且供不應求。雖然業內專家多次提醒補欄需謹慎,但未能降低養殖戶的熱情。有廣西的生豬養殖戶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最近生豬補欄行情太好,仔豬都買不到,價格還比往年高了20%。一些養殖戶看好今年的生豬行情,不同程度地擴大了養殖規模。 據統計,近幾天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維持在16元/公斤,全國有近半數的身份已跌破16元大關,雖然仍處于高價,但是跟10元/公斤的高峰比起來利潤下降空間巨大。近期由于國家政策強制拆遷的豬場數目相當龐大,但生豬整體存欄下降趨勢卻并沒有迅速下滑。歸其原因,規模化豬場補欄速度大于散養戶退出速度,雖然不僅是散戶面臨拆遷,但規模化企業的擴張速度也足夠填補因拆遷帶來的市場空白。 回顧養豬行業發展,我們能發現,由于管理水平和硬件設施并沒跟上,生產成本高,豬價低谷期時虧損嚴重,2013~2014年不少散戶和小規模豬場倒閉,某些大型豬場連工資都發不出。如今因為環保拆遷和限養政策導致生豬行業開始新一輪的大洗牌,國家一邊在環保上下禁令,一邊加大對生豬養殖扶持補貼,不少大豬場在建設中,多方機構估計2018年將達到產能小高峰,這邊拆那邊建、拆小補大的情況是否會導致大企業擴張像數年前那樣中途“夭折”呢? 近年來,由于市場和養殖技術的積累,目前,國內大規模養殖場的養殖技術已經有較明顯的改觀,無論是生產管理、疾病防控還是市場抗壓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那么,新一輪大洗牌的形勢下,規模化豬場有什么優勢嗎?我們來簡單分析一下: 環保問題 環保問題近期較棘手,規模化豬場在豬場設計與規劃時期,就會考慮到環保政策和糞污處理等相關方面的問題。由于規模化資金鏈相對完善,在環保問題上也更加舍得投入資金以免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由于規模化豬場的手續較為齊全,一般都能申請到國家的相關補貼,這對資金流也是一個較大的幫助。 豬舍自動化 大型規模化豬場豬舍自動化方面較完善。豬場自動化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有效地提高豬場生產效率減少人工成本,不過同樣減少為所在地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但是,目前不少規模化豬場通過放養和代養的模式也同樣能帶動當地居民增加經濟收入,同時也能減小養殖風險。 資金儲備問題 大型養殖企業資金雄厚,國內生豬價格一直處于較大的波動狀態,規模化企業在豬價處于低谷的時期,能提供大量資金支撐其繼續營業,由于資本充裕,也能使其能不間斷的完成生產周期,一旦生豬價格回轉,很快就能扭轉盈虧。 技術與產業問題 規模化豬場養殖技術越來越成熟,通過這些年的積累與發展,規模化豬場的養殖技術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PSY成績也有了較好的突破。另外,由于規模化企業對產業鏈的把控更加的成熟,盈利也不僅僅是表現在養豬這一個環節上,飼料、屠宰、食品都能成為其贏利點。 當然,規模化不僅僅是指動輒出欄上萬頭的豬場,存欄100頭母豬的都可以被規劃為規模化豬場,除存欄頭數之外,豬舍規劃建造和生產模式都是其主要決定因素。就目前國內市場份額來看,家庭養殖戶還是國內養豬的中流砥柱。中小型規模豬場還處于發展階段,未來主要面臨的是小型規模化企業如何增強自身在豬價低谷甚至出現入不敷出的狀態下,繼續生存發展的問題。 了解政策 國家政策一定要仔細研讀,規定禁止飼養或者限制飼養的地方是一定不能作為主要的生產場區來規劃,今年,一號文件里也說明了未來會加大對規模化豬場自動化設備方面的補助力度,畜牧基礎設備的及時更替也將提高自身在行業內的競爭力。 善于學習 養殖技術是養豬的基本,同樣生產條件下,能多出欄就能多創造利潤。疾病防控,生物安全和飼養管理都是要不斷的學習進步的。目前,技術方面,大型企業通過自身不斷的研究和嘗試,其總結出的適合國內養殖的模式,也為小型養殖場省去一筆不少的經驗學習費用。 加強產業地位 中小型養殖企業應加強在產業鏈方面的地位,通過區域聯合或者其他有效的方式來共同抵抗產業上下游帶來的風險,近期,也頻頻爆出關于屠宰壓價、飼料漲價等新聞這也提醒我們,在規模化養殖中,僅靠養好豬來盈利是遠遠不能抵御市場風險的。 仔豬價格瘋漲,生豬價格卻持續下跌,如果這次養豬出現虧損,那么必將會觸動整個行業大洗牌。作為中小型養殖場,在這種形勢下應該從更多的方面加強自身市場競爭力。敢不敢繼續養豬是膽量問題,能不能在風險中增強自身競爭力才是關鍵,若能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抵御養豬風險的道路,那么,養豬,不是問題! 來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