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某地畜牧局的一道通知引起了養豬業的廣泛討論。通知的內容大意是不允許當地的家庭在庭院里養豬了,雖然在庭院里養豬會給居住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有當地管理部門這樣明文規定,恐怕還是歷史頭一遭。但是,受限制于日益嚴格的環保政策,未來農村的散養戶如果還想繼續從事養豬,該怎么辦呢? 其實,要想繼續從事養豬也不是不可以,出路還是有的,今天小易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兩個可行的方法,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討論補充。 一、走特色家庭農場之路 雖然不讓在自家院落里和居民區附近養豬了,完全可以選擇家庭農場的路子。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也明確指出,要加快家庭農場的發展步伐,走種養結合生態之路,這樣既能提高養豬質量,也解決了糞便的污染問題。 二、成為合作社養殖戶 成為合作社的養殖戶,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于小散而言,市場的風險總是會不期而遇的,而大多數的小散抗風險能力極差。如果選擇成為合作社的養殖戶,會大大降低自己的風險,自己的收入也會相應穩定。 瑞昂畜牧液態飼喂研究中心的楊東曉指出,環保是全民所關注的問題,養殖戶必須正視養豬業所存在的環保問題,在未來,不只是養豬業,可以說任何一個行業,如果處理不好生產與環保的關系,是難以為繼的。只有找到一條生態路,養豬業才能更加健康的發展。 來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