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病倒一家因病致貧,鎮(zhèn)政府送豬苗給資金,海口文彩村貧困戶王名遠脫貧有信心 本報記者 侯小健 通訊員 林先鋒 雖寒風颼颼,但貧困戶王名遠心里卻暖暖的。 11月30日,看著眼前剛落成的鋼筋混凝土結構新宅,再瞧瞧豬圈內溜圓壯實的10頭大肥豬,王名遠臉上溢滿笑容:“想不到,像我這樣的貧困戶還能蓋起新房!這10頭豬春節(jié)前就能出欄了,相信貧困帽子很快就能摘了,我打心里感謝政府,對我們貧困戶的幫扶太及時了!” 年近6旬的王名遠,是海口市瓊山區(qū)龍?zhí)伶?zhèn)龍?zhí)辽鐓^(qū)文彩村的貧困戶,家里只有1畝多的水田和坡地,過去靠打零工維持生活,家庭人年均收入僅1800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4月,王名遠的妻子吳妚香因腦出血入院手術,醫(yī)藥費花了10多萬元,至今不能下地行走,只能坐輪椅或躺在床上,需專人照料。這使得原本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王名遠一家因病致貧。 龍?zhí)辽鐓^(qū)居委會書記、主任邵鴻進說,盡管王名遠的妻子病倒了,可他并沒有因此消沉,他有進取心和強烈的脫貧意愿。 “老伴病倒了,我還是要撐起這個家,再苦再累我也要努力脫貧!”王名遠身上散發(fā)出滿滿的正能量。 今年上半年,當鎮(zhèn)里的扶貧工作組開展入戶調查時,王名遠吐露了自己的脫貧意愿:“我愛人生病需要我在家照顧,兒子也外出打工了,之前我養(yǎng)過豬,多少也有點經驗,希望能靠養(yǎng)豬脫貧。” 鎮(zhèn)政府尊重王名遠的脫貧意愿,從今年6月起,分兩批給他送來了26頭豬苗。 “王名遠勤勞能干,他自籌數(shù)千元將豬圈從原來的一個擴至3個。”邵鴻進介紹說。 自打政府扶持26頭豬苗后,王名遠便當起了“豬司令”,他對養(yǎng)豬十分上心,對豬崽呵護備至,每天給豬喂食麥皮、木薯粉、玉米粉等。“吃得好才能快長膘!”王名遠笑道。 每天清晨,王名遠都要清洗豬圈,保持豬圈清潔,預防病害。 為了把豬養(yǎng)好,王名遠還到鄰村跟一些養(yǎng)豬大戶請教養(yǎng)豬技術,自己還去書店買回幾本有關養(yǎng)豬的書籍,自學養(yǎng)豬技術。 今年10月,強臺風“莎莉嘉”襲瓊,風狂雨急,王名遠的豬圈瓦頂被大風掀起,不同程度受損。王名遠不等不靠,風雨過后,立馬請親戚幫忙,及時合力將豬圈修好。 每天既要照顧生病的妻子,又要養(yǎng)豬和操持家務,長期勞累不堪,王名遠整個人都瘦了一圈,可他心里卻暖暖的。“昨天我剛賣了8頭豬,收入近2萬元,今年我已賣了兩批豬,價格還不錯!”王名遠說。 對王名遠來說,蓋新房是他家今年的又一件大喜事!今年6月,政府給他補貼7萬元危房改造資金,他將住了40多年的舊瓦房拆了,蓋起120平方米的新宅。“新房共花了12萬元,除政府補貼的7萬元外,我自己出一點,親戚也資助一點。要不是政府幫扶,我不知等到何年才能蓋新房。”王名遠心存感激。 王名遠表示,今后還要繼續(xù)養(yǎng)豬,并打算在家里開個小賣部,以增加收入。 夜幕降臨,王名遠還在豬圈里忙碌,豬圈里的燈光點燃了他心里脫貧的希望。 來源: 海口日報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3 21:3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