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豬保健怎么做?在母豬的養殖中,保健工作是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增強母豬抵抗力,保證母豬安全生產的基礎工作,所以我們要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從而減少或者消除各類致病因素,具體的母豬綜合保健養殖技術給大家介紹如下: (一) 做好母體產房的消毒衛生,減少病原 母豬在配種和移入產房前,都要對其體表進行消洗和用消毒劑噴灑消毒。產房也要預先清洗和消毒,空欄一周后噴灑長沙綠葉護舍安,有效吸潮去濕,保持欄舍干燥,抑制舍內有害菌的增殖,以消滅病原體,預防黃、白痢等疾病發生。 (二)母豬分娩前要供給充分的飼料營養 母豬懷孕后除維持自身生命需要營養外,胚胎的生長、泌乳的準備、分娩時能量的貯存和母豬斷乳后的再發情等,都需要能量儲備。所以分娩前要供給充分的飼料營養,“補胎勝過做月子”就是這個道理。分娩前胚胎增長需要營養。仔豬初生重的66% 是在母豬產前25天中增長的,必須增加母豬的喂飼量及提高飼料營養濃度來滿足胎兒的營養需要。實踐證明:仔豬初生重越輕,成活率越差;相反越重則成活率越高。至少初生重能在一公斤以上,才能達至較高的成活率。長沙綠葉公司建議在母豬懷孕后期80-114天日糧中添加1%牲命1號,有效補充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關鍵性營養物質,有效提高仔豬初生重30%以上,抗病力大大增強。 (三)母豬分娩前要消除便秘現象 母豬分娩前由于胎兒的增長壓迫腸道,同時也由于活動量的減少,影響到腸道的蠕動;更因為乳房水腫,豬體內的水份瘀積到乳房,造成腸道內糞便干硬,所以母豬產前往往發生便秘現象,從而導致母豬食欲不振,攝食量不足,營養不良而影響到泌乳性能。便秘嚴重時,糞便積蓄在腸道會壓迫到母豬的產道,造成難產使死胎增多;同時還會產生內毒素,以致自身中毒,使母豬發生乳房炎、子宮炎;一旦母乳受毒素污染,更會導致仔豬下痢。所以我們要在母豬產前重視解除其便秘現象。首先要消除乳房水腫,使腸道水份增加,糞便變軟及時排出體外,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母豬產前便秘的有效方法。長沙綠葉建議在母豬日糧中添加1%母豬專用大壯素,有效緩解母豬便秘現象,潤腸通便,排出腸道內蓄積的毒素,解除機體免疫抑制,并還有預防飼料霉菌毒素對母豬機體的侵襲。 (四)重視母乳免疫、減少仔豬黃白痢 母乳是仔豬健康、成長的源泉;仔豬出生后必需吸取充足的母乳,才能獲得健康、成長所必需的營養。因此母豬的泌乳功能及母乳的質量,關系到仔豬的生死存亡。初乳:是母豬分娩后36小時內分泌的乳汁,除含有豐富的營養成份外,還含有大量的母源抗體及免疫球蛋白IgG,當初生仔豬吃完初乳后,乳中的免疫抗體很快由腸壁吸收而進入血液散布到全身;這樣由母豬體內產生的血清抗體,經由初乳移行給新生仔豬,使仔豬有抵抗環境中各種病原體侵襲的免疫力,這就是母乳免疫,初乳充足,仔豬的抗病力強,存活率就高,沒吃到初乳,基本上養不活的。 常乳:是母豬分娩后36小時后分泌的乳汁,同樣含有仔豬生長所需要的營養成份,還含有豐富的局部免疫抗體IgA。這是一種具有抗胃酸及消化液的特殊免疫球蛋白,可以附于腸粘膜上,以提供仔豬對腸道疾病的防衛。所以仔豬還需要獲得充足的常乳,以得到乳汁抗體的有效保護,來抵抗黃、白痢的發生。仔豬一周后從母乳中得到的初乳抗體力價逐漸消失,而乳汁抗體在仔豬4周齡后亦降得很低,事實上仔豬自身的免疫系統在3周齡時才開始產生抗體,須過5周齡時才能稍具抗病力。 母乳不足,仔豬得不到初乳抗體和乳汁抗體的有效保護;加上仔豬因母乳不足造成營養不良,抗病力減弱。若母豬分娩室的消毒衛生工作又沒有做好,病原體污染嚴重,仔豬因饑餓喝污水,亂啃地面臟物,更會促使仔豬黃白痢的發生,同時如支原體、藍耳病、圓環病毒等病原即乘機潛伏感染,直到斷乳后應激爆發。 所以要減少仔豬黃、白痢等疾病的發生,首先要重視消除母豬乳房水腫,促進泌乳功能正常,使母乳抗體充沛和仔豬免疫抗體的大量產生。這樣仔豬的抗病力大大增強了,再配合確實的消毒衛生工作,就能有效的控制仔豬黃、白痢的發生。 為了有效的解決母豬在分娩前后出現的一些飼養問題,讓母豬發揮最高的生產性能,達成仔豬最高的存活率與增重。綠葉公司經多年的研究,研制成功一種特殊有效的母豬生理調整營養劑---牲命1號,母豬在分娩前后及整個哺乳周期全程添加使用牲命1號+0.25%奧得曼A,可有效的調整母豬的泌乳功能,消除母豬的乳房水腫和便必現象,縮短母豬分娩時間,減少難產、死胎現象;使母豬泌乳旺盛,仔豬健壯、生長快、下痢少、存活多,母豬斷乳后發情早又明顯,且配種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