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21日)起,下半年來最強的冷空氣影響將正式發威,中央氣象臺為此發布了寒潮預警。受寒潮天氣影響,21日至24日,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將自北向南先后出現大范圍大風降溫天氣,平均氣溫將普遍下降6~10℃。 從中國天氣網的消息中顯然我們可以看到,這次的冷空氣幾乎是席卷全國,并且溫度降幅巨大。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這幾個地區,降溫最為嚴重,這幾個地區恰恰是我國生豬生產的重要地區,所以此次降溫必然會對生豬行業帶來巨大的影響! “世紀寒潮”來臨對豬價到底有啥影響? 目前全國生豬市場整體穩定上調,小部分地區漲跌互現。東北地區整體保持穩定;京津地區以穩為主,本地豬源出欄價小幅上漲;河北、河南穩中有漲,部分廠家出現收購困難,結算價上調0.1元/公斤左右;山東地區豬價止跌回漲,外三元主流出欄價在17.6-18.2元/公斤。湖北、湖南豬源偏緊,豬價穩定上漲,部分屠企結算價上調0.2元/公斤;安徽、江西、浙江穩中上漲;福建、兩廣地區以穩為主,局部豬價有較大幅度上漲,浙江省主流出欄價再次漲至19.0元/公斤上下;四川地區因屠企收購不暢,局部豬價也有所上調。降溫、暴雪天氣給豬價帶來的利好開始兌現,然而實際市場鮮銷尚未有明顯提升,在寒潮結束時,其對農副產品價格帶來的提升能否持續仍是個問題。 受冷空氣和暖濕氣流共同影響,我國江南大部出現明顯雨雪天氣,華南北部出現雨夾雪,安徽、浙江、廣東等局部地區的最低氣溫可能突破歷史極值。 上周豬價在震蕩調整后止跌回漲,當前距離春節只有兩個月,春節對豬肉消費的提振不可忽視,同時寒潮天氣也是功不可沒。 一方面,大幅降溫帶來消費利好,豬肉需求量有望提升。另一方面,極端天氣帶來的冰凍雨雪天氣對生豬調運影響較大,生豬調運受阻,尤其是跨區域的調運,難度更大。預計短期內易造成局部地區豬源緊張局面,利于豬價繼續上調。 冬季仔豬成活率較低,這也是每年夏初豬價淡季逆襲的重要原因,寒潮天氣若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加劇今年冬天仔豬的死亡,這對遭受損失的養殖戶來說是不幸,但卻可能促使2016年5-6月豬價因供應量銳減而大幅上漲。當然,若是廣大養豬人都能正確應對寒潮天氣,仔豬死亡率并不高,那對半年后豬價的影響就有限了。 據氣象專家提醒,本次寒潮過后天氣恢復較快,易造成集中出欄。建議養殖戶不要貪高價,適時出欄。 豬價還將上漲難創新高養殖戶可理性計劃明年行情 今年生豬價格上半年的大漲和下半年的大跌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以至于很多養殖戶擔憂歷史會不會重演,是不是豬周期就此結束,暴跌已經招手?當然不是,從農業部的官方數據來看,能繁母豬存欄還在下降,而且恢復進程緩慢并未出現明顯的漲勢,可見今年并未出欄往年價漲集中補欄的現象。 同時業內表示接下來將進入豬肉季節性消費旺季,生豬價格還存在上漲的空間,只不過不會出現上半年那樣強勁的上漲態勢,而且難以創出新高。但同時,從目前的供需格局來看,明年上半年豬價仍將保持較好水平,養殖戶可理性計劃明年上半年行情。加強飼養、理性調整存欄結構,同時要兼顧成本的消耗,最后一輪末班車也許我們能夠趕得上。 “生豬圈”有望降低消費終端豬肉價格 11月22日,東莞市菜籃子農業商貿有限公司與廣州商品清算中心攜手,在廣東省率先推出生豬現貨在線交易平臺——“生豬圈”。這一平臺將立足東莞,推動生產端的生豬交易在網上進行,進而減少生豬價格波動,并給消費者帶去實惠。 交易模式將規范生豬產業發展 在傳統的生豬交易模式中,從養殖戶到消費者,中間流通環節長,而且無論哪個環節都有著不少煩惱。信息溝通不暢、交易渠道單一的大背景之下,一方面是養豬人“好豬也愁賣”;另一方面則是收豬人為找好豬費心又費力;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整個行業。頻繁漲跌難以判斷的“豬周期”,更讓產業鏈上的各方深受其害。 據統計,目前東莞菜籃子已經發展了600多個有規模的生豬養殖場會員單位,年生豬出欄量超過1500萬頭。此外,菜籃子還與200多名生豬供應商確立了穩定的供貨合作關系,僅在東莞一地,每天經由東莞菜籃子促成的生豬交易量已超5000多頭,日均交易額約1200萬元。 生豬產業融資難將得到改善 東莞市農業局局長張永忠表示,通過“生豬圈”平臺的上線,用網上電子交易的形式實現更加誠信公開的交易環境。此舉可以讓生豬產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得到改善。東莞的生豬來源復雜,監管較難,而這一平臺的建立,有利于堵住過去的交易漏洞,提升監管水平,從源頭更好地保障東莞的肉品安全。 據悉,“生豬圈”的上線有利于加強生豬溯源管理,避免生豬存在違禁藥物、防疫問題、標簽造假等問題。此外,伴隨著交易在網上交易平臺進行,市場信息更加透明,可以減少生豬價格波動,帶動生豬價格下降。據估測,批發環節的生豬價格下降也會傳導到消費者端,屆時,市場上銷售的生豬價格每頭有望下降10多元。 山西農民報、養豬巴巴、東莞陽光網、養豬信息網綜合 來源:養豬信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