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浙江省江山市順應“五水共治”之勢,全力推進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工作。祝龍洋的豬場在禁養區內,必須拆除。在浙江上大學的兒子祝肖卿,一直在做父親思想工作,勸父親按要求盡快拆除豬欄。 “保護生態責無旁貸,不養豬就得找一條新出路。” 江郎山景區自2010年申遺成功后,游客漸多,附近許多飯店酒家生意興隆。祝肖卿家的豬場離江郎山僅六七公里遠,且周邊環境清靜,便萌生了將豬場改造成生態農莊的念頭。 如今,保留下來的豬舍已經被改造成7間民宿客房、2間“鄉村唱吧”,預計10月份完成項目的基建建設,年底開始試運營。 依托江山蓬勃發展的生態旅游發展,也為養豬人提供了很多轉型新思路。 江郎山風景區生態旅游業正在興起。 8月14日中午,在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門鎮泉塘村“龍洋民宿”施工現場,兩位泥匠在抹墻,祝龍洋和他的兒子祝肖卿在攪拌水泥砂漿,衣服已經濕透。 “我快要開學了,多幫爸爸干點活。”擦了把臉上的汗水,祝肖卿說:“眼看宴會大堂和那排客房一天一個樣,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勁。” 原本這里被豬場環繞,“五水共治”豬場遷走,還自然青山綠水,建起了臨水農家生態旅游項目,吸引著八方來客。 祝龍洋原在外地做小生意,兒子出生那年回家在石門溪邊上建養豬場。夫妻倆一干就是23年,豬場占地十余畝,規模從最初四五頭母豬發展到年存欄量上千頭,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在石門鎮,和祝龍洋一樣靠養豬增收的農民有幾十家。他們在鼓了腰包的同時,石門溪等地的生態環境也在不斷遭受污染。 “本以為這輩子就是靠豬生活了,沒想到這條路走不下去了。”祝龍洋說。2013年以來,江山市順應“五水共治”之勢,全力推進生豬養殖污染整治工作。祝龍洋的豬場在禁養區內,必須拆除。 面對父親的糾結,在浙江海洋大學上大二的祝肖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保護生態責無旁貸,不養豬就得找一條新出路。”自當年寒假后的3個月里,他一直做父親思想工作,勸父親按要求盡快拆除豬欄。 江郎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市石門鎮境內。2010年8月作為“中國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勸爸爸拆豬欄,一方面是豬場確實帶來了污染,另一方面我有新的想法。”祝肖卿說,江郎山景區自2010年申遺成功后,游客漸多,附近許多飯店酒家生意興隆。他家豬場離江郎山僅六七公里遠,且周邊環境清靜,便萌生了將豬場改造成生態農莊的念頭。經過幾次促膝交流,祝肖卿終于說服了父親。2015年4月,豬場逐步停產。 “兒子的創業設想切實可行,讓我覺得他長大了,我要支持他!”祝龍洋欣慰地說。為了利用好廢棄的豬舍,盡快走上新的創業之路,祝龍洋和老伴趙愛仙還專程到廿八都、耕讀以及柯城七里、遂昌等地,考察學習農家樂和民宿的經營方式。 主打生態自然的江山民宿遍地開花。 夢想點燃激情。作為將豬場變成民宿的“導演”,祝肖卿不僅信心滿懷,并且思路清晰。為找準自己生態民宿的定位,做好規劃,他借助在網絡公司兼職做銷售經理的機會,通過該公司的app發起一項有關鄉村休閑旅游的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87.3%的消費者選擇‘親子式’出行游玩,其次是單獨或幾個朋友一起散散心。”祝肖卿說,在此基礎上,他請專業設計院設計農莊規劃圖中,突出孩子游玩設施配套這一重點,“比如有一個130平方米的親子泳池,還有水果蔬菜教育基地等。”此外,還有露天咖啡臺、親水平臺等與環境相融合的具有獨特個性的風情元素。 江郎山附近的古鎮廿八都,青山綠水間,黛瓦青墻、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錯落有致,至今仍保留著19世紀的風貌。 如今,保留下來的豬舍已經被改造成7間民宿客房、2間“鄉村唱吧”,并完成了立面粉刷,整個一期基建工程已完成進度的30%,預計10月份完成項目的基建建設,年底開始試運營。 “兒子可以一邊念書,一邊和我一起創業,我心里很踏實!”祝龍洋說,他們還要承包十幾畝田地,按有機農作物的標準種植瓜果蔬菜,甚至讓游客獲得“私人訂制”的放心食品。同時,農莊還要注冊一個商標,通過線上線下的營銷,不斷打響自己的品牌。 廿八都依然保持著傳統的風物習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