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豬價這么高的原因就是環保問題,這樣一個平凡而大家離不開的行業,做好環保工作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價值所在。” 在5月17日召開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上,牧原集團董事長秦英林被授予“2016年度南陽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并作典型發言。 獲獎感言 我是技術型老總,作為企業創始人,和國家第一代企業創始人一樣,白天是董事長,下班做研發,晚上還要學習,持續20多年。對學習、對創新的執著,讓自己總是處在一個精力充沛的狀態,把白天遇到的困難,通過晚上看書學習來破解。 現在牧原集團員工去國外考察,當地一說是牧原集團的人,都非常尊重。因為大家都知道牧原人和秦英林一樣在機場里、在飛機上利用點點滴滴的時間用來看書,得到一點點有用信息就拿回去用,從而贏得同行和世界人民的尊重。 同時,我立學立行、想到做到,只要是新科技、新技術,別人還在思考,我立馬去嘗試,行業遇到的難題我都不怕,敢頂著難題往前走。這不僅是興趣,更是一份責任、一份擔當、一種奠定百年大業的內在基因。 創 新 豬糞、廢液零排放,全部充分利用 秦英林始終這樣思考,創新就是用最簡單的辦法,把平凡的事做到極致,做出不平凡。 養豬這個行業,最頭疼的問題就是污染。作為一個學術出身的養豬人,秦英林持續關注污染治理。牧原集團團隊帶著這個問題一直研發探索,在沒有技術的時候走出去學習,從國內的臺灣到國外的日本、美國以及歐洲,一直到2007年秦英林將養豬環保課題帶到聯合國,請國際上幫助解決。但最后還是牧原集團自己進行技術研發,有效處理了豬糞、廢水,成果超過了歐美等地。 牧原集團團隊設計出了“全漏縫地板+機械刮板”模式。豬糞水的來源只有豬產生的糞、尿和最后沖洗、消毒圈舍的水,采用全漏縫地板,豬只生活在漏縫地板上,排泄的糞便由腳踩踏,直接落入糞道,在整個飼養期不用沖洗豬圈。 中國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一行蒞臨牧原集團調研廢棄物綜合治理 豬糞處理采用機械干清糞,整個清糞過程實現自動化控制,只需飼養員操作電控箱,控制各級刮板運行;一個刮糞周期結束后刮糞板自動停止運行,產生的糞尿及時進行固液分離,豬尿液由中轉池集中收集,通過提升泵統一輸送至治污區收集池,之后經過厭氧反應器進行厭氧無害化處理,減輕了污水的處理難度。厭氧處理后達到無害化程度的沼液進入沼液儲存池,在農田施肥季節施用于農田,在非農田施肥季節儲存于沼液儲存池中。豬糞運往有機肥發酵區制作有機肥,收到沼氣資源化利用的效果。 牧原集團被評為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承接了國家畜禽廢棄物處理項目。生豬廢棄物綜合利用的研究應用,實現了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同時,集團還承擔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河南丹庫匯水流域水質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牽頭完成1萬頭豬與經濟作物(金銀花和美國竹柳)之間的種養平衡示范工程。 2007年至今,牧原集團養豬技術成為國家及行業的標桿。秦英林告訴記者:“今天豬價這么高的原因就是環保問題,這樣一個平凡而大家離不開的行業,做好環保工作是我的責任,更是我的價值所在。” 牧原集團規模化養豬場 節水做到極致,將到缺水地區去養豬 針對目前養殖業存在的水資源浪費嚴重難題,秦英林及其研發團隊在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利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在豬舍飲水設備方面,歷經鴨嘴式飲水器、碗式飲水器到現在的限位飲水器,極大減少了豬戲水和嘴角漏水帶來的浪費。采用限位飲水器平均用水量為4.67L,碗式飲水器平均用水量為6.01L,生長場平均每天每頭比飲水碗節約1.3L。 同時,牧原集團團隊設計的“全漏縫地板+機械刮板”模式,在整個飼養期不用沖洗豬圈,也把自然節水做到了極致。 牧原集團現在不僅能夠在河南發展,在其他缺水的省份也可以發展。這一點具有相當的社會價值,把基礎產業、平凡產業做到了極致,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豬肉。 牧原集團現代化的豬舍 不用燃煤,冬季豬舍溫度仍達25℃ 冬季保暖、夏季降溫是養豬業一直以來面臨的主要難題。 如果能夠在25℃的溫度下養豬,這是全球人都夢想的一個環境。冬季能讓豬舍溫度提高1℃,就能夠讓豬少消耗糧食、少生病,降低成本。牧原團隊通過利用國內外的先進技術,并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研發出熱交換通風系統。 熱交換通風系統是對流傳熱及熱傳導的一種應用,使熱量從熱流體傳遞到冷流體。這一應用主要在冬季使用,它解決了豬舍內外的溫度懸殊,減少了豬群的冷應激。同時,也加強了空氣的流動,降低了豬舍氨氣的濃度,保證了豬群舒適的生長環境。以熱交換通風系統為重要組成部分的新型透光保溫節能環保豬舍的研究與應用在2015年被認定為河南省科技成果。 現在,在冬季豬舍外部零下14℃-15℃的時候,牧原集團豬舍內部的溫度仍能達到25℃,也能調到26℃、27℃,但是25℃最適宜。牧原集團的養殖場鍋爐停了,不會對大氣產生污染,這也是創新產生的價值。 擔 當 分享創新成果,攜手同行,共同繁榮發展 牧原集團不僅注重對養豬技術的研發創新,更注重這些經驗技術在同行間的推廣應用。秦英林無償為周邊農戶提供行業信息、豬舍規劃設計、疫病防控、飼養管理的經驗和技術,幫助農戶節省豬舍建設成本,降低養豬成本,提高生豬品質管理能力。 秦英林還擔任河南省養豬協會會長和中國畜牧業協會常務理事,帶領技術團隊常年參加行業大會和同行企業交流會,并在會議上分享企業經驗。由此,牧原集團的養豬技術引起了世界各國技術專家的關注,大家經常到訪牧原集團參觀交流養豬經驗技術,使中國養豬技術在全球有了一席之地,為中國養豬行業的進步作出了積極貢獻。 牧原集團生豬養殖基地鳥瞰圖 愿 景 創造價值,回報社會,打造世界養殖品牌 2016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牧原集團發展擴張的關鍵一年。面對目前國內養豬技術存在的問題,秦英林作為牧原集團科研項目的總帶頭人,分別在獸醫部、育種部、營養部、豬舍設計部等技術研發核心部門成立了專門的科研項目攻關小組,集中全力解決養豬實踐中所面臨的技術問題。他始終相信只有依靠科技創新,才能創造價值,回報社會。 秦英林表示,下一步他們還將引領中國養殖業一步一步轉型。牧原集團不僅要把水和肥處理好,還要把養豬場的臭氣治理好。現在他們已經用一個40萬頭的豬場做試驗進行臭氣治理,因為養殖臭氣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治理難度大,并且世界上也沒有具體的要求和規定,最具有挑戰性。目前,他們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北方更不是問題。 未來,牧原集團將繼續加大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將成立專項公益基金,用于對行業發展作出貢獻的個人和單位,對其頒發牧原杯進行表彰。還要致力于打造國家級的科技交流平臺,大力支持科技創新,為生豬養殖行業的技術進步作出更大的貢獻,回報社會! 來源:《南陽日報》(文字內容有刪減) 原標題 勇于開拓創新 奠定百年基業 ——寫在秦英林榮獲2016年度南陽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之際 本報記者 陳琰煒 特約記者 徐海林 通訊員 張警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