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開報告顯示,中糧集團海外收購的來寶農業和尼德拉(兩家被收購公司英文名首字母均為N)在2015年實現了令外界大感意外的經營業績。 最新公布的“中糧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債跟蹤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尼德拉資產總額324.65億元,凈資產64.37億元,2015年尼德拉實現營業總收入1166.38億元,利潤總額-1.92億元。 截至2015年年底,中糧農業資產總額424.65億元,凈資產115.95億元,2015年中糧農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066.4億元,利潤總額23.43億元。 來寶農業在被中糧收購后,改稱為中糧農業。 中糧農業和尼德拉合計在2015年為中糧貢獻了約21.5億元的利潤。 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認為,考慮到中糧集團豐富的產品結構、全產業鏈的發展定位有助于抵御外部經濟周期變動,并保持相對穩定的經營及信用基本面。維持中糧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為AAA,評級展望為穩定。 收購中糧農業和尼德拉是中糧前任董事長寧高寧時代最為輝煌的事件之一,中糧因此一躍成為世界級的跨國糧商。 中糧農業2015年的利潤達到23.4億元,2015年,整個中糧集團利潤是34.4億元,中糧農業貢獻的利潤占到整個中糧利潤的將近70%,不過中糧農業的資產規模和營業收入遠沒有到中糧集團的一半。 中糧農業20余億元的利潤,讓一些外部人士感到意外,并驚呼難以置信。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報道,來寶集團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9月,來寶集團收入536.9億美元,凈利潤僅有1.94億美元,去年同期是3.72億美元,凈利潤大幅下滑,一個主要因素就是來寶集團的合資企業和關聯企業造成的損失,達到2.08億美元,這近2億美元的損失中又主要是來寶農業的糟糕業績造成的。來寶農業有一塊業務是食糖,2015年食糖的價格大幅下滑,其次在原料產區遭遇陰雨連綿,使來寶農業的食糖業務苦不堪言。 中糧農業是否實現了巨額的利潤,如何在2015年實現業績逆轉,第一財經記者就此向中糧集團求證,但是截至記者發稿,中糧未有回應。 目前,中國糧食收場由于托市收購等因素的影響,一些主要糧食品種的價格遠高于國際市場,在國內從事糧食加工,在成本上處于極為不利的態勢。 中國糧油(00606.HK)是中糧集團在國內的糧油加工主要業務平臺。截至2015年年末,中國糧油資產總額為672.54億港元,負債總額367億港元,凈資產為305.54億港元,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825.48億港元,稅后利潤為虧損3.77億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