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豬 豬價呈周期性波動上漲趨勢 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增速放緩。受能繁母豬產能持續調減影響,預計2016年中國豬肉產量穩中略降,降幅0.5%左右,豬價保持高位將促進產能恢復性增長,預計2016年下半年開始能繁母豬存欄增加;2020年豬肉產量將達到5830萬噸,較2015年增長6.3%;2025年生豬出欄和豬肉產量分別達到7.84億頭和6250萬噸,較2020年分別增加7.2%和5.6%。“十三五”期間,生豬生產將嚴格落實《中國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的要求,南方水網地區實施生豬污染治理,合理劃定限養和禁養區域,引導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產區和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生豬規模養殖將加速發展,華南和西南地區豬肉產量比重下降,東北和華北地區將穩步上升,中國豬肉產量年均增1.2%,較“十二五”下降0.4個百分點?!笆奈濉逼陂g,中國生豬產業結構將繼續深度調整,生產布局進一步優化,生產方式進一步轉變,豬肉產量增速加快,年均增1.4%,產業效益和養殖效益有望穩定在合理水平。展望期間生豬出欄和豬肉產量年均增速分別為1.0%和1.3%。 豬肉消費穩中有增。受豬肉產量略降和豬肉進口量預期增加影響,2016年豬肉總消費量和人均占有量預計分別較上年降0.3%和0.8%,分別為5530萬噸和40公斤/(人·年)。未來10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消費市場需求的優化,城鎮居民豬肉消費穩中有增,農村居民未來消費增長空間較大,精深加工豬肉產品消費將明顯上升,肉類消費結構呈現多樣化,豬肉消費需求將進一步從“量”的滿足轉向“質”的提高?!笆濉逼陂g,中國豬肉消費量年均增1.2%,預計2020年將達到5880萬噸,較2015年增長6.5%?!笆奈濉逼陂g,受經濟增長和人口增加等因素影響,豬肉消費量增速加快,年均增1.5%,2025年達到6320萬噸,較2020年增5.8%,人均占有量達到44.70公斤/(人·年),較2020年增4.9%。展望期間(2016—2025年),豬肉總消費量和人均豬肉占有量年均增速分別為1.3%和1.0%。 豬肉貿易將穩中有增。盡管豬肉消費需求增速放緩,但受豬肉產量下降和國內外豬肉價格差顯著影響,2016年中國豬肉進口量預期繼續增加,為85萬噸左右,之后隨著豬肉產量增加將會有所回落,2020年進口量預計在70萬噸。展望后期將會繼續增長,供需缺口將有所擴大,2025年豬肉進口量將達到90萬噸;豬肉出口量預計保持相對平穩,保持在20萬噸左右。 豬價呈周期性波動上漲趨勢。短期來看,受生豬出欄穩中略降影響,2016年豬價處于上漲通道,將達到本輪價格周期高點,市場形勢較好。受環保、飼料、土地和水資源等主要因素影響,未來生豬生產成本將震蕩上漲,后期環保成本、飼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漲將成為限制生豬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規模養殖效率的提高則是降低成本的關鍵,展望后期豬價將保持相對平穩,波動幅度將趨緩。 2.禽肉 產量小幅增加 進出口穩中略增 禽肉是中國第二大消費肉類,占肉類總消費的20%以上。展望未來,中國禽肉產量將繼續增加,進出口穩中略增,消費小幅增加,價格受成本拉動繼續上漲。 禽肉產業轉型升級,產量緩慢增長。預計2016年中國禽肉產量同比小幅增加,主要是由于2015年黃羽肉雞養殖效益較好、消費需求增加以及價格上漲預期等的刺激?!笆濉逼陂g,受經濟增速放緩、消費結構升級等因素影響,預計中國禽肉產量將呈緩慢增長態勢,到2020年預計產量將達到1968萬噸,比2015年增長7.8%。展望后期,中國禽肉產量將在需求拉動下繼續增長,預計2025年產量將達到2124萬噸,比2020年增長7.9%??紤]到2015年產量恢復速度較快,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大,抑制消費快速增加,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未來10年的產量增速預測值比2015年預測的調低0.4個百分點。 隨著消費結構升級,禽肉消費量將穩步增加。預計2016年中國居民禽肉消費穩中略增,主要原因是居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消費水平提升;“十三五”期間,隨著人口增加和城鎮化發展,禽肉消費將繼續穩步增長,到2020年預計中國城鄉居民人均占有量為14.0千克,比2015年增長6.1%。展望后期,中國禽肉消費仍將保持增長態勢,預計2025年人均占有量將達到15.0千克,比2020年增長7.0%。雖然人口政策變化,但考慮禽肉消費的收入彈性變小,未來10年消費的增速預測值與2015年的預測基本一致。 隨著居民健康消費理念的不斷增強,預計禽肉消費結構將發生改變,冰鮮取代活禽的趨勢不可逆轉,分割產品、多功能產品、熟制產品和低溫加工產品的市場份額將逐步增加。此外,鴨肉、鵝肉、鴿肉等其他禽肉的市場需求可能擴大,雞肉在禽肉消費中的比重略有下降。 禽肉貿易將穩步增長,出口有望增加。預計2016年中國禽肉進口基本穩定,主要原因是國內消費增長緩慢,產能過剩,供給寬松,國際禽流感疫情頻發。“十三五”期間,禽肉貿易結構不會發生大的改變,進口主要來自巴西、美國、阿根廷、智利等美洲國家,出口主要目的地為日本,有望拓展中亞、西亞地區。到2020年預計進口維持在50萬噸以內。展望后期,中國禽肉進出口均增加,預計2025年禽肉進口53萬噸,出口54萬噸,比2020年分別增長15.2%和8.0%。由于國際貿易形勢復雜,不確定因素較多,2015年進出口均下降,調低了未來10年的進出口規模,特別是“十三五”時期的進出口量。 禽肉價格將維持高位,波動幅度不大。預計2016年中國禽肉價格同比小幅上漲,主要原因是由于產能調整,但飼料價格預期弱勢運行,漲幅不會太大,全年價格走勢基本呈現正常的季節性波動。“十三五”期間,由于養殖成本上升步伐放緩,禽肉價格將小幅波動上漲。預計到2020年,禽肉價格接近每公斤20元。展望后期,中國禽肉價格在較高養殖成本的推動下,預計將維持高位運行。考慮到全球飼料價格下跌,肉類價格進入下行通道,與2015年的預測相比,未來10年價格的上漲預期適當調低,并呈現明顯的階段性變化特征。 3.禽蛋 產量增速放緩 價格溫和上漲 禽蛋是中國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是重要的菜籃子產品。近30年來中國禽蛋產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產量年均增長7.8%,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禽蛋總量的40%左右。未來10年,中國禽蛋生產結構將繼續優化,小規模養殖戶加速退出,禽蛋產量增速將放緩。 禽蛋產量將繼續增加,增速趨緩。預計2016年,在豆粕、玉米等飼料原料價格可能繼續走低的條件下,蛋雞養殖效益保持向好,雞蛋產量將穩中有漲,預計全年禽蛋產量為3022.15萬噸,同比增長0.8%?!笆濉逼陂g,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畜禽養殖結構優化升級,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的產業格局將逐步形成,中國禽蛋生產穩步發展,產量繼續保持穩定增長,5年總產量1.54億噸,相比“十二五”增長7.6%;到2020年禽蛋產量達到3142.66萬噸,相比2015年增長4.8%。“十四五”期間,在養殖技術進步、品種明顯改良、重大養殖疫病不出現等條件下,禽蛋生產將保持增長態勢,5年總產量將達到1.62億噸,相比“十三五”時期增長4.9%,到2025年達到3291.35萬噸,相比2015年增長9.7%。展望期內年均增速0.9%。 禽蛋消費穩定增長,加工消費增速較快。受人口增加、收入增長、城鎮化率提高和消費結構轉型升級等有利因素驅動,禽蛋消費將繼續保持增長,預計2016年禽蛋消費量將達到3010.36萬噸,同比增長0.8%。展望“十三五”,在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以及城鎮化水平明顯提升等利好因素的拉動下,居民食物消費水平明顯提升,禽蛋消費將穩定增長,5年總消費量1.54億噸,相比“十二五”增長7.6%;到2020年禽蛋消費量3144.21萬噸,相比2015年增長4.9%。“十四五”期間,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深入實施,禽蛋消費持續增長,5年總消費量1.61億噸,相比“十三五”時期增長4.5%;到2025年達到3278.65萬噸,相比2015年增長9.8%。展望期內禽蛋消費量年均增速0.9%。 禽蛋貿易將繼續保持穩定。展望“十三五”,受禽蛋易破損、不耐貯存等自身特征影響,禽蛋貿易平穩發展,預計在展望期內,中國禽蛋貿易以出口為主,年出口量穩定在9.5萬噸左右。出口市場仍以周邊國家和地區為主,但隨著冷鏈儲存、運輸技術發展,蛋品加工業的發展,禽蛋出口市場有望進一步拓展、豐富。 禽蛋價格溫和上漲,季節性特征依舊明顯。2016年由于玉米、豆粕等飼料原料價格不斷下降,蛋雞飼料價格走低,預計禽蛋價格仍有一定的下降空間。展望未來,隨著重要農產品價格市場化深入實施、人力成本不斷走高、畜禽養殖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禽蛋生產成本不斷走高,中國禽蛋價格在成本的推動下將呈現溫和上漲的態勢;同時,在禽蛋消費的節日效應影響下,禽蛋價格仍將表現出明顯的季節性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