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養豬 豬病防治 豬病預防 查看內容

    春季豬腹瀉病的防控

    簡介
    豬腹瀉病是春季多發的常見病,主要癥狀為拉稀。該病由多種病因引起,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對癥治療,提高療效。
      

      豬腹瀉病是春季多發的常見病,主要癥狀為拉稀。該病由多種病因引起,只有找到病因才能對癥治療,提高療效。

      (1)傳染性胃腸炎引起的腹瀉。這是一種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癥狀表現為水樣腹瀉、嘔吐和脫水,在豬群中傳播快。治療原則是:補充體液,防脫水和繼發感染。常用安維糖靜脈注射和補鹽液內服,同時使用抗菌素進行對癥治療。

      (2)輪狀病毒引起急性腸道傳染病。多發于2月齡以內的仔豬。主要表現為仔豬厭食、漚吐、下痢。發生病例立即停止哺乳,內服葡萄糖鹽水和復方葡萄糖溶液治療,補充體液,防脫水和防繼發感染

      (3)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初生仔豬黃痢,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以排黃色稀糞為主要特征,少有嘔吐,多發于1周齡內的仔豬,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發現病例后應立即對全群進行預防治療,內服氟笨尼考、得利先、慶大霉素等抗菌素,并配合活性微生物乳菌寶進行治療。

      (4)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仔豬紅痢。主要發生在3-4日齡的新生仔豬。表現為病豬嘔吐,排紅色粘糞,死亡快,往往來不及治療。主要是加強飼養管理,保持圈舍衛生,減少感染機會。另外在3日齡內按體重內服氟笨尼考、得利先,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5)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白痢。多在10-30日齡仔豬發生,呈地方性流行表現為拉白色糊狀稀糞,發病季節不明顯,死亡率不高,治療不及時易引起僵豬。主要用抗菌素治療。

      (6)由豬痢疾螺旋體引起的腸道傳染病。多發于架子豬,影響生長。表現為病豬排出混有多量粘液及血液的糞便,呈膠凍狀。可用黃連素、痢特靈、四環素等治療,好得快但易發,要不斷更換用藥。

      (7)由沙門氏菌引起的仔豬副傷寒。主要是2-4日齡仔豬,表現為急性型,初便秘,后下痢,拉惡臭血便,身體遠端皮膚呈紅色,后期紫色,體溫升高。慢性者表現為便秘與下痢交替,糞便呈灰色,淡黃或暗綠,皮膚有濕疹。用慶大霉、卡拉霉素有一定療效。

      來源:福建省上杭縣農業局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怎么回事 2016-3-30 14:34
    春季風大,注意保暖

    查看全部評論(1)

    最新文章

    精彩專題

    論壇推薦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07:4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尔多斯市| 随州市| 中山市| 榕江县| 织金县| 丰原市| 鄄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安宁市| 玛纳斯县| 海城市| 于都县| 永泰县| 墨玉县| 高邑县| 长岭县| 礼泉县| 织金县| 德令哈市| 淅川县| 洞头县| 岳阳县| 肇庆市| 长汀县| 武穴市| 鄂州市| 大荔县| 师宗县| 灵山县| 化州市| 怀宁县| 新宾| 仪征市| 台南县| 南江县| 通许县| 盐源县| 新宾| 大名县| 台东县| 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