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圣牧(01432.HK)最新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在2016年1月27日與Nong You Co.,Ltd.(下稱“農友”)簽訂一份股權轉讓協議,農友將以每股2.2港元、總價33.55億港元受讓中國圣牧24%股權。該交易計劃在2016年4月20日前分三個階段完成。 至于為何轉讓股權,接盤方具體是做什么的,中國圣牧在上述公告中并沒有解釋得很詳細。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獲知,本次中國圣牧控股股東所轉讓的15.25億股股份均為原創始股東、老股東的股份,并不包括管理層所持股份。 “自2009年10月公司成立至今,大多數老股東年齡較大,投資時間已有六年多的時間,為了支持下一代創業,以及改善生活條件,都有資金需求,因此有出售部分股份的愿望。”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稱,其實這在各行各業都很正常,股權交易后,上市公司也吸收了新生力量。 至于接盤方“農友”公司,中國圣牧在公告中簡介稱是“一間在英屬處女群島注冊的公司”。《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進一步求證后了解到,這家叫“Nong You”的境外公司實際控制人是邵根伙。 邵根伙是農業高科技企業大北農(002385)集團的創始人,同時也是上市公司大北農的現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大北農集團創建于1993年,業務包括飼料、動保、疫苗、種豬、生物飼料、種業、植保等板塊,擁有100多家生產基地和180多家分子公司,致力于以科技創新推動我國現代農業發展。 截至發稿時,大北農方面并沒有披露相關交易公告。事實上,早在2015年6月,就有消息曝出大北農籌劃收購中國圣牧,但因為各種原因一直拖到現在。從交易時機上來看,受讓方此次無疑選擇了一個比較好的收購時間點。 中國圣牧2015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52.8%和29.6%,但仍難掩行業大環境的低迷。自2014年春節以來,中國奶業從“奶荒”轉至“過剩”,兩年來處于行業寒冬,乳品加工企業限收、限價的情況時有發生。盡管中國圣牧這種牧場奶品質相對較好,但畢竟產業鏈上環環相扣,多少還是會受到一些影響。 根據2015年中期財報,中國圣牧期內銷售收入13.84億元,其中,奶牛養殖業務收入7.09億元,占比51.23%。“總體來看,因受行業形勢的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由2014年中期期間的49%降至2015年同期的46.1%。”中國圣牧解釋稱,主要原因是原料奶和液態奶的毛利率同比均有所下降。 對此,乳業專家宋亮認為:“去年以來,行業壓力都很大,很多港股上市公司融資能力并不太理想,不得不通過轉讓股權來換發展空間。” 2009年10月,原蒙牛首席財務官姚同山另起爐灶,在環境嚴酷的烏蘭布和沙漠創辦了中國最大有機乳品公司——中國圣牧。截至2015年6月30日,中國圣牧共有20個運營有機牧場,1個在建有機牧場,12個運營非有機牧場。奶農存欄數量為10.64萬頭,其中有機奶牛存欄數量為6.85萬頭。 用了不到五年的時間,2014年7月15日,財務出身的姚同山就把中國圣牧運作上市。“我們大部分創辦人與姚同山一樣,通過與蒙牛集團有關的任職、投資或業務交易彼此認識。”公司方面并不避諱與蒙牛的關系,上市前后,中國圣牧大部分原奶都供應給蒙牛。 中國圣牧之后,賽科星、中鼎牧業等老蒙牛出來的這些人紛紛成長起來,相繼在資本市場上亮相,主營業務也基本圍繞養牛等乳業上游產業來做。而中國圣牧似乎一開始就開創全產業鏈模式,不但養牛,還要發力下游,圣牧有機奶如今遍布市場終端,2015年中期,公司市場網絡覆蓋率繼續提升,自有品牌液態奶在包括西藏、新疆、海南等新建市場在內的全國400多個城市均有銷售網點,幾乎覆蓋所有一、二、三、四線城市。 上市六年以來,中國圣牧迎來了發展關鍵點,在行業環境低迷的狀態下如何繼續前行。顯然,需要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奶業存在周期性波動,寒冬過后就是春天。同時,隨著消費升級,未來高端乳品市場前景可期,越來越多資本看好這個產業,比如恒大跨界進軍乳業,另有消息稱,聯想也在物色優質標的。 “‘Nong You’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從事現代農業項目,雙方合作有利于將現代農業做大做強,有利于企業成長。”上述知情人士稱,其實中國圣牧與受讓方早就有業務合作。 1月29日,中國圣牧停牌,公司方面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稱:“關于股權交易,雙方將有新的協議需要簽署。” 來源: 一財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