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風知勁草“稱重機”稱出了誰的分量 格雷厄姆說過,短期看,市場是投票機,長期看,市場是稱重機。 在6月底到7月初的A股保衛戰中,這句話像不證自明的公理和常識一樣印在每個投資人的心中。 7月6日,雙匯發展開盤21.09元,7月8日收盤18.32元,在A股歷史上最黑暗的三個交易日,僅僅下跌13.2%,且無一日跌停。 要知道,這三天,幾乎每天都是“千股跌?!?,雙匯發展和中國銀行、中國平安、中石油、中信證券、貴州茅臺等一批績優權重股一起,擔起了“為國護盤”的重任。 7月9日、7月10日,僅僅兩個交易日,雙匯發展就收復了全部失地,率先走出股災。 在絕望的“千股停牌”之際,記者曾經問過萬隆,股票會不會停牌,他說,雙匯是流動性非常好的股票,沒有實質性需要停牌的事項,無論股票漲跌,他都不會停牌。 當記者問萬隆有無減持雙匯發展的股票時,他說,不僅他從未減持過一股,雙匯發展的高管團隊亦從未減持過。 咱們看看券商研究員怎么說,齊魯證券研究員胡彥超認為,雙匯發展是低估值高分紅的絕對收益品種。 “隨著近期市場的大幅調整,雙匯發展股價大幅下挫30%。按照目前股價和2014年每股0.95元的現金紅利計算,其股息率將近5%,已高于一年期銀行利率。且目前公司動態估值僅為15倍,在食品飲料板塊中屬于最低水平,我們認為雙匯發展的股價和分紅收益率對于絕對收益投資者來說已經具備吸引力?!?/div> 雙匯作為大眾品類的消費龍頭,長期競爭優勢繼續存在,根據經驗看長期估值中樞有望在20-25倍市盈率,目前公司估值水平處于大眾品中最低和歷史底部,長期看是低估了雙匯所處肉類行業的巨大空間和雙匯良好的競爭優勢。 國泰君安研究員胡春霞則認為,2015年是雙匯歷史上肉制品轉型力度最大的一年,進口低價豬肉、肉制品新品放量助盈利水平穩中有升。 “互聯網經營穩步推進,冷鏈體系提供先天優勢。公司對待互聯網的態度是積極謹慎穩妥推進,下半年將在天貓、京東等6大電商平臺建旗艦店,全年爭取在電商方面有突破。公司發展電商具有先天優勢,即冠絕全國的冷鏈物流體系,2015Q1已在漯河試點連鎖電商平臺,消費者可網上下單、公司線下配送,若模式成功將在全國進行復制。” 幾乎所有研究員給予雙匯發展的,都是“增持”,或者“買入”的評級。雙匯發展也用杰出的成績,演繹了“價值投資”的含義。 自雙匯發展1998年上市以來,已經累計分紅114億元,是其在公開市場上融資額的13倍,以7月14日的收盤價計算,每股價值由發行時的6.24元提高到471元,為發行價格的75倍,成為實體經濟和資本經營結合的典范。 其間,歷經數次股災,歷經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非典事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2011年3·15事件以及最近的這次震撼全球的A股災難,但如果你堅持持有雙匯發展,其平均收益,依然完勝巴菲特。 快消品企業PK萬洲國際奪冠 “雙匯系”的底氣,來源于現今大熱的“大數據”。 2015年7月8日,《財富》發布2015年的中國500強排行榜,所有上榜公司的總收入達到了30.4萬億元,較2014年增長5%;利潤達到2.7萬億元,增長6%。,其中,51家快消品企業上榜,銷售收入合計達到1.84萬億元,利潤合計達到986億元。 那么問題來了,誰是中國最大的快消品企業?是在“互聯網+”熱得燙手的背景下,市值沖上萬億元人民幣的大阿里?是央企背景、財大氣粗的中糧、華潤?是快消品中的奢侈品貴州茅臺? 都不是!數據說話。 根據《財富》雜志的統計,中國千億銷售級別的快消品企業總共5家,分別是萬洲國際、華潤創業、廈門建發、京東商城和蘇寧云商。 萬洲國際、華潤創業及廈門建發分別以2014年銷售收入1361億元、1332億元、1209億元登上中國快消品企業前三強的位置。 這三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差距并不算太大,但利潤就有了天壤之別。 繼續看數據,2014年,萬洲國際的利潤達到46.87億元人民幣,而華潤創業則虧損了1.27億元人民幣,廈門建發的利潤為25.07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萬洲國際用于并購貸款的利息支出、上市費用、股權激勵的費用合計2.19億美元,2015年,這些非經常性支出將會大幅調低,萬洲國際的利潤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無懸念,中國最大的快消品企業,必須是萬洲國際。 一起中美間的驚天并購,成就了這個全國最大的快消品企業。 2013年,萬洲國際(前雙匯國際)以71億美元成功并購美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公司,完成了由中國最大向全球最大豬肉加工企業的歷史性跨越。 2014年8月5日,萬洲國際在港交所掛牌。 咱們來看看萬洲國際的家底:萬洲國際擁有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雙匯發展和美國最大的豬肉加工企業——史密斯菲爾德,資產規模達到800億元,員工12萬人,合并的生豬養殖、冷鮮肉和肉制品業務規模都居全球首位,生產基地遍布歐、美、亞三大洲13個國家,是全球最大的豬肉跨國公司。 看出來了吧,經濟不穩定,吃肉,還是剛需中的剛需! 需要提一筆的是,同時上榜中國企業500強的還有雙匯發展,它以457億元的銷售收入、40.40億元的利潤,列在中國企業500強的128位、快消品企業50強的第14位,在河南的12家上榜公司中,萬洲國際和雙匯發展,占據前兩名。 那么,萬洲國際下一步準備干什么?萬隆說,還是買買買。 “我們的全球擴張戰略保持不變,以進一步鞏固我們在全球豬肉行業中的領導地位?!比f隆表示, “我們仍然重視歐洲業務,我們將從現有業務的不斷發展中取得增長,并繼續尋找策略收購的機會?!?/div> 據介紹,目前,史密斯菲爾德的歐洲業務包括波蘭及羅馬尼亞的養殖、肉類加工和肉制品業務,這些業務在最近的財政年度均取得歷史最佳的業績增長水平。集團將在歐洲(即通過其在波蘭及羅馬尼亞的全資附屬公司)發展及擴張其現有平臺,以及繼續為擴張而發掘潛在戰略收購機會。 風暴中“走出去”的壓力測試 疾風知勁草,這次前所未有的A股股災,甚至波及H股,而無論是在A股上市的雙匯發展,還是在H股上市的萬洲國際,其表現,都強于大盤。 萬洲國際和雙匯發展一起,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在最無情的資本市場里,完成了關于“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超強版壓力測試。 一般來說,跨國企業收購,總是面臨著文化融合、業務融合、人員融合等艱難的過程,至少從目前的情況看,萬洲國際和史密斯菲爾德,很好地適應了這些考驗。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走出去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企業的選擇?!半p匯系”的案例,或能給后來的企業提供借鑒。 2013年《美中時報》評出美中經貿十大成就,排在首位的是《中國雙匯集團71億美元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媒體稱,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成功,為中國企業與國際接軌提供了樣本。 這家媒體的潛臺詞是,雙匯收購用的方式是完全跟國際接軌的,不靠內部補貼和國家政策支持,而是依靠國際銀團的支持,完全走市場化道路,給中國民間企業并購提供了很好借鑒。 2014年11月8日,@美國使館投資美國發布微博: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Kerry和助理國務卿瑞弗金@Am-bRivkin今天在北京與一些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會面。感謝各位的參與!@潘石屹@楊元慶@雷軍@當當@雙匯@萬達集團@百度@阿里巴巴@石化實說@聯想。 克里在北京會見了萬洲國際董事局主席萬隆、聯想CEO楊元慶,百度CEO李彥宏、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以及阿里巴巴CEO陸兆禧等10位中國公司高層。 與會人員在社交媒體上報出了這次會面的細節,萬隆對克里說,我們只往史密斯菲爾德放了一個人,史密斯菲爾德就盈利了。 除了史密斯菲爾德漂亮的盈利數據,萬洲國際不斷降低的負債率,或許更能讓萬隆喜悅。 在剛剛收購完史密斯菲爾德的2013年,萬洲國際的債務飆升到74億美元,負債率高達209%! 但2014年,由于萬洲國際的上市和旗下企業良好的現金流,萬洲國際的債務已經降至46億美元,負債率亦降至61%,這個負債率,屬于大型跨國企業的正常水平。 從萬洲國際2015年一季報的報表來看,其現金流良好,加上這次出售康博菲爾所獲的3.54億現金,估計2015年,其負債率會進一步下降。 2014年以來,河南省向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投資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全省新設立的31家境外企業和機構中有21家分布在發達國家。 繼2014年購買盧森堡貨航35%股權后,金龍銅管集團投資近億美元的精密銅管項目,于2014年5月在美國亞拉巴馬州順利投產。南陽國宇密封發展有限公司以2500萬歐元成功整體并購歐洲最大動臂塔機制造商德國威爾伯特集團,也成為河南首例、中國第三起成功并購德國整機企業的案例。 海外并購由傳統的以資源、能源為主向技術、品牌和營銷渠道展開。美景集團收購美國穆尼航空,“河南造”從此有了飛機;雙匯集團的并購案更是展示了中國民營企業海外收購的大手筆。 相當一部分企業“走出去”的成色還有待檢驗,但“雙匯系”告訴我們,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遵循市場規律、尊重合作伙伴、專注優勢互補,這些平平常常的事情,做好了,自然會得到承認。 原標題:市場風暴中雙匯為何堅決不停牌 來源: 大河網-大河報(鄭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