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上行,高檔飼料首先受益,6月底銷量或已開始好轉。養殖效益好轉,而養殖量下降的結果:1)渠道資金周轉加快;2)飼料銷售出現分化。因此,草根調研不同地區的不同品牌飼料,會反饋不同的觀點。而大北農飼料銷售在6月底,已經開始出現恢復性增長。我們判斷,6-7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將見底,理論上,10-11月左右商品豬存欄量見底;但與此同時養殖效益快速增加,單頭豬投入增加。大北農由于高端前段料占比高,所以將率先受益。預計2015年上半年將是公司銷量增速和業績底,未來1年半的時間里,公司的飼料銷量和業績增長將逐步提速。 豬聯網2.0時代,母豬覆蓋量快速增加。在之前的報告中,我們提到過,豬聯網是當前大北農互聯網模式成敗的關鍵,因為它決定了網絡流量,起到向線上導流(賣產品),并搜集大數據(賣金融服務)。2014年,公司豬聯網管理32萬頭母豬、600萬頭生豬。2015年二季度由于豬聯網產品升級,5月下旬才開始大力推動豬聯網2.0的母豬上線,而升級產品后,母豬增加非常迅猛,估計目前覆蓋活躍母豬數量可能超過70萬頭,2015年豬聯網覆蓋母豬數有望超過180萬頭。 生豬交易、第三方支付等,完善互聯網與金融生態圈。大北農今天展現在市場面前的農業互聯網平臺,并非刻意追逐熱點的生搬硬套,而是多年積累、演變、發展而來的。5月以來,公司相繼與北京二商、眾品等多家養殖屠宰企業合作,將逐步搭建起生豬交易平臺。7月又投資設立互聯網支付公司,促進形成互聯網平臺商業模式的閉環。 逐步嘗試生豬放養模式,提高產業鏈組織能力。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牧綜合服務商是大北農一貫的目標,而其切入口已經從最開始的飼料、到“飼料+技術服務”、逐步向“農資產品+全方位服務”轉型。即除了養殖本身(農戶擅長的環節),公司為農戶提供養殖過程所需的各類服務(包括交易、農資、資金、管理等)。 長期邏輯不變:四大盈利中心雛形顯現,有望成長為千億市值公司。就目前可預測的業務盈利來看,大約2020年后,公司飼料業務利潤有望實現25億元,種子業務利潤可達5億元;而供應鏈金融和農村金融的利潤貢獻將超過20億元,因此,公司凈利潤總額將有望超過50億元。過去4-5年,公司依托產品定位于營銷優勢,享受了相對于可比公司10%-15%的估值溢價,未來5-8年,我們認為,在信息化平臺方面的先發優勢,將使得估值溢價進一步拉大至20%-30%。給予公司15-20倍的動態PE,那么公司將成長為800-1000億市值的農牧企業。 來源:中信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