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希望豬流量預計一期320萬頭母豬,2015年潛在流量900-1500萬頭肥豬,2018年流量目標不設上限,預計至少5000萬頭,貨幣資金(2014年三季度)35.3億元,授信額度130億元。 4、推廣模式及人員對比:大北農數據資源積累靠豬場7000多名財務人員,互聯網金融員工農信科技99人,金融板塊80人,員工來自BAT、金融企業,業務總負責財務總監薛素文,金融布局靠農信網; 新希望的數據資源積累靠1000名(預計)專業技術服務及上萬名銷售人員,互聯網金融員工至少20多人,員工少量來自內部調動,大部分來自互聯網公司、宜信金融等,業務總負責為原財務總監、長期負責擔保業務的陳興垚,金融布局靠惠農科技公司(上市公司持股50%)。 5、軟實力對比:大北農的企業文化是開放、分享、低層級,理念是“創業精神、報國精神、以人為本、國際視野”,有很強的激勵機制,股權下放,有員工持股方案,金融業務人員少部分人有股權,其他人未來會有; 新希望的企業文化近年強調“融合”,理念是“變革思維、大局為重、穩健發展、腳踏實地”,激勵機制整體一般,老六和員工普遍持股,沒有員工持股,目前也沒有金融從業人員持股。 6、空間對比:大北農的服務對象為所有農民,企業定位從“豬料1500萬噸”到“用互聯網改變傳統業態的農業巨頭”,與互聯網平臺逐步轉化為客戶關系,預測的金融業務盈利空間養殖這塊20-25億元,種植還有空間; 新希望的服務對象是先服務自己的,在拓展牧業,企業定位是“全球優質動物蛋白供應商,中國農牧龍頭企業”,與互聯網平臺是公司于下屬事業部的關系,預測的金融業務盈利空間大約20億元。 兩大企業的兩個夢想:空間很大,未來可期 大北農的邵根伙、薛素文,新希望的陳春華、陳興垚都是十分杰出的管理人才,在農村互聯網金融和信息化領域布局上的差異,都是各企業家分別根據自己企業的資源、企業文化做出的最優選的決定。 僅以農業金融為考慮,中國畜牧及飼料工業總產值10.4萬億元,假設30%的流動資金可以作為信貸基礎,那就會帶來3萬億的信貸規模。這還不包括種植領域及農民理財等其他農村互惠金融業務。大北農、新希望都是農村新金融市場的引導者,市場空間足夠大,兩家公司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以各自資源為基礎圈地發展! 延伸閱讀:新希望農村互聯網金融九大特征 1、2015 年:戰略落地之年。 自陳春花老師就任董亊長后,新希望在管理架構、產業布局、考核體系等方面都發生了喜人的變化。前兩年,新希望的重心在結構調整、業務整合、機制梳理等方面,修煉內功。目前,福達計劃、“新希望六和+”戰略不斷完善、業務布局基本到位、人員調整基本落實的基礎上,新希望將踏上發展的新征程,將順應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結合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手段,樹立一種新的機制,在三個層面上做到集團的可持續發展: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人員的可持續發展、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2、金融擔保事業部是新希望轉型創新的重點。 2015 年農村金融擔保亊業部(普惠擔保)將重點以公司整體發展策略為基礎,整合優秀資源,為主業鏈條上的優質客戶服務,加速全國發展。公司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思路:公司一直致力二為養殖戶提供一系列的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要求普惠擔保迅速形成風控工具即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標準化,并加以復制推廣;用互聯網的方式實現資源供需的有效連接;并立足于成熟的基礎和規模,大力搭建金融服務平臺。 3、新希望在農村金融領域布局已久,以往主要靠擔保業務。 經銷商、農戶在農忙、農閑時期巨大的資金需求差異給金融服務提供了很大的空間。公司于2015年1月投資成立新希望(天津)惠農科技公司,正式布局互聯網金融業務領域(注冊資本5000萬元,上市公司持股51%,其余由集團股東持有)。但其實,新希望金融相關業務啟動的時間很早,07 年開始籌劃,09年拿到牌照。當時叫做“普惠”金融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