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林印孫的正邦集團舉足輕重。 省政府的會議,都搬到正邦開了。2013年8月19日,兩個副省長率19個廳局的官員,浩浩蕩蕩到正邦集團開會,議題是支持正邦成過千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此前,江西省委書記強衛、省長鹿心社也都指示:要大力扶持! 林印孫說,僅去年一年,就有80多名廳級官員到正邦現場辦公。 “農”字高懸 咬定青山不放松 江西如此重視正邦,因為正邦是江西省規模最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而且名列中國企業500強、中國制造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在中國飼料工業、生豬養殖、種鴨繁育行業排名中名列前茅。對于江西這樣的農業大省,重要性自不待言。 而在18年前,正邦的前身,只不過是一個資產不足10萬、職工不過20人的作坊工場。發生這樣的巨變,是林印孫帶領企業持之以恒念“農”字經的結果。 1964年出生于江西臨川農村的林印孫,從小就深切體會到了農業勞動的艱辛和農民生活的困苦,立志長大后要改變這樣的局面。1984年從省糧食學校畢業、次年擔任一家飼料加工廠廠長后,就努力把理想一步步的付諸實施。他帶領職工開展技術改造時,因神思深入,不慎被機器切削掉了右大拇指。但這絲毫沒有動搖他的決心。在他的帶領下,這家不過是十萬元和20多人的飼料廠,迅速還清了債務,生產能力大幅度翻番。 林印孫不斷觀察中國的三農問題。漸漸從一開始的一種興趣和熱愛,發展到責任感和使命感。 林印孫認為,中國農業的落后,不僅是機械化程度的落后,人才、技術和知識產權也同樣落后。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他逐步確立了服務三農的切入點,決心從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入手,經營生豬養殖、牲畜育種、飼料和農藥的研發生產等業務。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林印孫在1996年國有飼料廠改制的基礎上,創辦了正邦集團公司。經過努力,在獲得初步成功后,企業遷入南昌,開始了面向全省的發力;其后于2007年,旗下江西正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實現了企業發展歷程中的第二次跨越。 經過18年的不斷努力和辛勤耕耘,如今已經發展成年營收36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從去年開始,以沖刺年收入1000億為目標,企業開始了發展歷程中的第三次跨越。 作為創業者,林印孫憑著薄利多銷的原則,率領正邦公司的員工篳路藍縷辛勤開拓,企業一步步做大。在這個歷程中,林印孫也多次面臨著產業路徑的選擇。其間中國經濟經歷過房市、股市持續爆熱,但林印孫不為所動,在獲得第一、第二桶金后,并沒有投入股市和房市,而是始終著圍繞三農做文章,堅定信念不動搖。毅然決然繼續投資三農領域,堅定走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信念,推動企業在帶領農民致富方面繼續前進,義無反顧。 最終,立志服務三農的正邦,如同一顆葉茂根深的大榕樹,將自己的根系深深伸進腳下的紅土。比如,在公司的職員隊伍四萬中,就有3.8以上的人,成為深入到鄉村的業務員。 公司+農戶,是許多農業企業與三農合作的基本模式,林印孫在這方面更進一步,創造了“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新型產業合作模式,通過兩端訂單式合作模式解決農民原料技術獲得和產品銷售的難題,并融合了社會多方面的力量,共同開發事業。 在油茶種植加工方面,林印孫探索了“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合作模式,由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種植和銷售有公司負責,產生效益后,前5年公司每年按一定比例回收投資成本,利潤按比例分成。由此帶動了農戶土地的租賃收入和務工收入。 在生豬養殖方面,林印孫的企業更是和農民養殖戶緊密結合在一起。他們不僅為農戶提供豬苗、飼料、獸藥等物資,甚至還及時指導具體的喂養,比如何時喂何料、何時打針等。為正邦養豬收入高,目前養豬在當地已經成為熱門職業,甚至大學生養豬也很普遍。以至于民間流傳著“要想養好豬,必須讀好書”“讀不好書,難去正邦養豬”的說法。 在農業產業化方面,已經建立起了集育種、種植、病蟲害防治、萃取提煉、產品深加工于一體的完整芳樟產業鏈,以及上自種豬、飼料、防疫,下到屠宰和肉食品加工的豬肉可溯源體系。在全國各地建設了許多規模化的養殖小區,其中在黑龍江的600萬頭生態養豬工程投資120億元。 在林印孫的帶領下,目前,正邦集團以養殖為紐帶,涵蓋了農牧、農資、糧油、流通、金融五大產業,從一個地方性的小企業變成了開放型、全國性的大企業,從一個單純的飼料生產銷售企業轉化為集農業產業化、規模化開發、科研、生產、推廣為一體的農牧企業集團,成為中國農牧企業界的一顆新星。 除了辦企業,林印孫還是全國人大代表,同時還擔任許多社會職務。在許多場合,都可以看到到他為農業產業化建言獻策的身影。 共同致富 做大公司為大家 走進正邦集團總部大廳,迎面可見“把小公司做成大公司,把大公司做成大家的公司”的標語。 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正邦集團聯接著成千上萬農民的利益。從2009年開始,正邦啟動養殖致富“百千惠”工程,以項目興村、商品援村、產業帶村、人戶結對和技術培訓等方式投身新農村建設。只要正邦出現在哪個縣域、鄉鎮,就會至少惠及100個村莊,1000戶農民。 在與農民合作的生產活動中,林印孫始終堅持“品質領先,微利經營,規模取勝,與養戶共成長”的原則,以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帶動農民致富為宗旨,讓利于民,微利經營。 正邦與農戶形成產業鏈條上的合作關系,比如養豬,正邦提供豬種和飼料,并且負責收購和包銷。從源頭和銷售兩頭解決農戶的難題,這與單純的經銷商相比,原料便宜,收購價從優。農戶受益大。 再如芳樟市場,正邦將自己培育的優質種苗以低于市場價格一半的價格提供給合作社,提供種植技術,幫助農戶提高種植水平。解決了農戶市場和收入不穩定的難題,帶動農戶29.5萬戶,年增收工11.8億元,平均每戶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在開發林業的過程中,正邦公司不僅與與農戶建立了利益共同體,而且還將其伙伴合作社演變成為公司的股東。 為了幫助資金缺乏貸款困難的農民,正邦集團設立了小額貸款公司和擔保公司。甚至還利用自身作為大企業受銀行青睞的優勢大量貸款,轉而以低息分散轉貸給農戶。 在正邦,職工與老板的關系,不是簡單的雇傭和被雇傭的關系,而是更多的體現為合作伙伴的關系。發展部總監馮子謹說,在正邦的3萬職工中,只要有出去單獨創業的,公司都要對其進行方方面面的培訓,幫助他們成為真正的企業家。 2011年8月,正邦將下屬的江西省上高縣、信豐縣和余江縣的養豬場,交由一批場長和骨干進行托管經營。 2012年3月,正邦商品豬公司舉行精英創業家股權簽約儀式,來自江西、廣東、湖南、遼寧、內蒙古等地養殖場的生產、技術和管理骨干共18人簽約。 通過給平臺、給股份,共建、共創、共享的運作,先后有100多個企業家從正邦脫繭而出。形成了“讓人人當老板,個個當經理”的氛圍。 除了小企業,該公司同樣直接為養殖戶提供技術培訓。林印孫說,公司與農戶的的經營模式,實際上是為農村的能人創造一個大的平臺,使其在擅長的領域發揮作用。許多人通過與正邦的合作發家致富。 大學生更是正邦悉心培養的對象。該公司大量吸納大學生,不只停留在雇傭的層次,而是引導的幫助他們創業,做新時代的新農民。許多在正邦工作的大學生最終下海辦起了自己的企業。 為國分憂 迎難克堅不避責 敢于擔當社會責任,是林印孫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的突出特點。除了在產業化模式的選擇外,在他在經營活動中,也時時體會國家和社會之急需,將其與企業經營結合起來,以企業之力最大程度去承擔。 一度以來,大學生群體由于擴招出現了就業難的問題。正邦公司則大量吸納。在3萬8千人的職工隊伍中,接納了2萬名以上大學生。 林印孫十分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正邦化工有限公司自運作以來,一直堅持高效低毒、低殘留、無污染的無害農藥生產,市場占有率、客戶忠誠度得到了同步提高,企業獲得了迅速發展,成為江西省農化行業效益與銷量最好的企業之一。 云南廣聯畜禽有限公司與世界零售業巨頭沃爾瑪年供應30萬只肉雞項目的成功實施,也得益于正邦集團的綠色飼料生產,不但為企業找到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也為當地養殖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維雀乳業有限公司自2000年底運作以來,由集團飼料生產企業向奶牛養殖戶提供綠色飼料,維雀乳業負責回收鮮奶生產合格乳品推向市場,實現了生產的良性循環互動,已經占領了南昌及周邊縣市的部分乳品市場,并迅速向省外市場進軍,品牌價值與市場占有率節節攀高。 這個藍圖正一步步實現。9月23日,正邦在湖北省紅安縣上新集鎮李氏畈村租種的百畝連片奧優-83中雜優質水稻喜獲豐收,畝產達到了1200斤,通過建立大型糞污處理設施,處理排放污染物,產生的有機肥料用作水稻種植,是真正的有機稻生態米。 截止目前,正邦已在紅安縣投產3個大型養殖場。為打造種養結合生態養殖的發展模式,正邦充分利用豬場污水處理站經過專業處理的糞污資源發展種植。其中在李氏畈村租賃100畝連片拋荒水田種植優質水稻,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村民何輝發說:“正邦公司解決了我們的拋荒田沒人種的問題,產量也比我們種的高;我們還有機會務工;豬場雖然大,但綠化好,到現在也沒什么氣味;是個負責任的公司。” 壯志未已 “但令此心無所住” 回首以往崢嶸歲月,盡管有一系列的眩目光環,但致力于打造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林印孫,并無躊躇滿志之意,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未來。他為公司提出了更高的奮斗目標。 2013年5月,正邦集團向江西省委領導呈送了《情系綠色農業,圓夢千億偉業》的工作匯報,確立了當前和今后5年的戰略構想:做強專業化公司,完善產業化格局,推進生態化建設,積極打造“千億正邦”、“世界正邦”、“百年正邦”,做中國農業產業鏈的組織者和領導者,2013年實現產值320億元,2015年實現產值600億元,2017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 僅僅在4年之內,就要實現由360億元到1000億元的超高速沖刺!任務之艱巨可想而知。但林印孫還要自我加壓,在3年之內,他還要在種豬、種鴨、生物制藥領域,打造3家上市公司。 “雖有千嶺誰能窮,但令此心無所住”。這是林印孫常向職工們宣揚的一個人生哲學。他引用這兩句話,更強調的是立足腳下一步一個腳印、生命不息奮斗不止之意。 回顧以往30年來的奮斗歷程,林印孫奮斗的足跡,正是對他的信條的寫照。展望未來,林印孫壯心不已,揚鞭躍馬朝著理想的境地奔馳。 大地厚德載物,君子自強不息!林印孫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信念:自己富為有限之富,以己之富為“三農”富,則是無限之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