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著飼料原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勞動力成本的逐漸增加,飼料企業的產品同質化日趨嚴重,大企業的競爭力越來越強,經銷商和養殖戶的要求越來越高,合格的銷售人員越來越難招。中小型飼料的利潤率越來越低,越來越困惑,越來越迷茫,如何在紛繁復雜的運營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是許多中小型豬料企業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此,許多業界人士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期望能夠對中小型飼料企業的發展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綜合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走規模化的道路 通過規模化運營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誠然是企業發展中的一條最好的出路。但中小型飼料企業一無品牌,二無資金優勢,三無新產品研發能力,四無服務能力。想在中國9000多家企業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擴大市場份額,無疑是癡人說夢。 2 走專業化的道路 通過聚焦的方式,專一的做好某個品種,如安佑、成農等企業做好乳豬料,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力和品牌知名度。一直是許多中小型飼料企業的夢想。筆者的一些朋友或同學一直在努力嘗試這條道路,但現實卻使人很疲憊和無奈。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過程中,中小型飼料企業在創立和發展階段,面對的主要問題是如何保本,如何生存下去。單一的做好某項產品,需要極大的耐心、毅力和堅韌不撥的勇氣。在面對企業虧損和不賺錢的壓力下,能夠堅持做下去,走下去的企業寥寥無幾。 3 做好產業鏈 通過上下游企業的整合,從飼料入手,進一步整合種豬場、種雞廠,養殖場和屠宰場,象溫氏、六和等企業一樣,希望以產業鏈的形式來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是許多企業的夢想。但現實很殘酷。產業鏈運作需要大量的資金,需要方方面優秀的員工,要考慮各個環節。中小型飼料企業一無資金,二無人才隊伍,三無運作上下游企業的經驗。幻想著進行產業鏈運作,無疑水中撈月。 既然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出路究竟在哪?相信許多中小型飼料的企業經常這樣問自己。以筆者10多年來服務中小型飼料企業的經驗來看,區域化的精工細作應是中小型飼料企業的最好出路。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區域化運營能夠建立地方品牌 與大企業不同,中小型飼料企業不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不能像大企業那樣,投入大量的資金,組建100-200人的營銷隊伍,每個區域布置10-20人,進行大規模的市場運作。但如果組建10-20人的營銷隊伍,在半徑為50--150公里的區域市場精工細作,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資金能力 雖然新的飼料法規對目前飼料企業的軟硬件的要求都有所提升,但只要過證的企業,都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組建50-300人的營銷隊伍,進行大規模的市場營銷模式運作,一般不具備資金實力,但逐步組建10-20人的營銷隊伍,在區域市場精工細作,在資金方面還是沒有問題。 管理能力 中小型飼料企業的老板大部分都是銷售經理出身,往往缺乏管理正規企業的經驗,但之所以能帶出來一部分人員出來創業,還是具有一定的營銷能力和個人魅力,管理一個10-20人的營銷隊伍是沒有問題的。 服務能力 中小性飼料企業由于產品的賣價一般都低于大型品牌型企業,產品的利潤相對要低一些。像大企業一樣,養很多的技術服務人員不現實。但在區域為50-150公里的半徑內,一般只需要1-2名技術服務人員。這對于大部分中小型飼料企業來說,還是養得起。如果在50-150公里的營銷半徑內,營銷團隊能夠配備2名專職的技術服務人員,針對經銷商和小型豬場進行服務,無論是在服務的及時性還是有效性上面應當都沒有問題。 而且,與大企業相比,中小型飼料企業一旦克服了資金弱勢、管理弱勢和服務弱勢,只要解決一些關鍵技術環節問題,如教保料問題和產品穩定性問題,就能發揮其相對于大企業沒有的優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人脈優勢 中小型飼料企業一般在當地都有著廣泛的人脈,無論是在處理與當地政府的關系方面,還是與經銷商和養殖戶以及豬場的關系方面,都具有大企業所沒有的獨特優勢。 營銷政策優勢 所謂船小好掉頭。大型飼料企業盡管有著資金、品牌、營銷模式、服務模式等諸多優勢,但往往存在營銷政策不夠靈活,決策流程過長,產品性價比不好,內部派系斗爭激烈等諸多劣勢。而中小型飼料企業的老板大部分都是業務出身,對市場非常熟悉,如果能夠戰斗在第一線,往往能夠準確的掌握市場信息,摸準市場脈搏,最快的做出有利于銷售的市場政策和市場決策,進而形成營銷優勢。 敬業程度與內部團結 中國人的骨子里始終存在一種精神,不知道是好是壞,那就是“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大部分知名企業的分配機制和工資體系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所以很多大型企業的職業經理人總是認為自己在給別人打工,往往有著“這樣那樣”不利于企業發展的想法,而且由于內部派系爭斗比較厲害,不知道自己在現在的崗位上能夠做多久,往往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一旦時機成熟,往往帶著隊伍跳槽單干,這也是我們國家中小型飼料企業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 中小型飼料企業則與大企業不同,往往實行更多的人性化管理,如果能夠及時的進行股份制改造,形成團結一致的氛圍,員工做事往往比大企業更有犧牲精神,也更有效率。長期在一個區域市場內開發,逐漸就會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自然形成一定的地方品牌和知名度。就目前來看,與筆者合作的幾家企業在此方面都非常成功,區域市場占有率很高,在區域市場也很有競爭力,盡管是單廠,但區域市場競爭力決不比某些大企業差。 2 區域化的運作可以使營銷人員賺到錢,有利于組建營銷隊伍,穩定營銷隊伍 以筆者多年來與中小型飼料企業老板交流的經驗來看,現在困擾中小型飼料企業老板最主要的問題不是資金,不是技術,而是招不到營銷人員。營銷人員難招的原因很多,比如中小型飼料企業沒有品牌知名度,企業沒有形象, 業務人員來了以后學不到東西,沒辦法提升。但根本原因還是營銷人員賺不到錢,拋家舍業,照顧不到家里。 站在營銷人員的角度考慮,以1名營銷人員為例,如果飼料企業進行大范圍市場開發,營銷人員往往被派到離家很遠的地方去開發市場。假如一名營銷人員的工資、費用加提成為6000元,在離家比較遠的市場異地作戰,每月用在交通、住宿、請客吃飯和回家等方面的費用大約在4000元左右,剩下不到2000元,不如一名車間工人賺的錢多。相反,但如果企業進行區域化市場運作,招聘的業務人員都是本地的,能夠守家在地,可以吃住在家里,那么每個月的費用則在2000-3000元左右,每月能夠剩下3000-4000元交給家里,而且家里一旦有事,也很方處理。由于市場離家很近,營銷人員每天沒事時就可以下市場,而不像現在有些企業的業務人員整天蹲在賓館里。 業務人員能夠跟著企業賺到錢,業務人員自然留在企業不走,而且還會介紹新的業務人員進來。這樣時間長了,自然就能逐步建立和擴大營銷隊伍,而且這樣的隊伍也比較穩定。 3 區域化的運作有利于營銷隊伍的培訓和管理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每個人都有惰性,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的進行心態的調整。現在的市場壓力非常大,開發一個經銷商或者豬場真的很不容易。業務人員每天都在不停的遇到拒絕、產品投訴等諸多問題。如果一個企業大面積開發市場,業務人員往往遠離家庭,在異地作戰,常常覺得苦悶和孤獨。大企業由于是團隊作戰,許多業務人員在一起,相對容易化解。而中小企業的業務人員往往是單兵作戰,有困難的時候不知道找誰去解決,找誰去傾訴,長此以往,如果不能實時的進行心態的調整,往往缺乏下市場的動力,間接的影響其營銷業績。 相反,如果中小型飼料企業集中精力進行區域市場開發。業務人員都是本地的,可以按時回家,有困難時可以回企業找同事和老板來解決。即使有些問題企業沒辦法解決,但畢竟還可以找個人來傾訴,這對緩解業務人員的心理壓力,使其明天更好的戰斗無疑非常有益。而且由于市場離企業比較近,老板也可以經常到市場去巡視,及時拍板解決經銷商、豬場的問題,銷售人員有沒有干活,一目了然。 講了這么多,道理其實很簡單,但為什么很多中小企業的老板不去這樣做,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心態問題 在當前的中國,無論是大企業的老板,還是中小企業的老板,往往心態都比較浮躁,都恨不得整個市場都是自己的,一下子把企業發展起來。在這其中,所謂的培訓機構為了賺錢,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筆者經常看到,許多中小型飼料企業的老板今天參加這個培訓,明天參加那個培訓,今天想搞一個這樣的模式,明天想搞那樣的一個模式,幻想著一下子把企業發展起來。但問題是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營銷模式的推出,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做后盾,都需要人員去貫徹落實。沒有大量的資金為后盾,沒有優秀的隊伍去落實,怎么作模式?以筆者個人的淺見,最好的方法還是拋棄幻想,踏踏實實做事情。 2、產品穩定性有問題 沒有為中小型飼料企業服務過的技術人員可能不相信,無論從產品的配方成本、營養指標,還是使用原料上來看,一般中小型飼料企業的產品都優于大型企業。在筆者10多年來為中小型飼料進行服務的過程中,一般老板的產品設計理念經常是“產品質量要比大企業的好,價格賣的比大企業要低”。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博士,我們比照哪個大型企業來做,豬濃縮料配方成本高個百頭八十沒問題,豬全價料成本高50塊沒問題,只要好就行”。但現實情況是,在市場上,中小企業產品的質量往往沒有大型企業反映的好。不是一會腹瀉、一會皮毛不好,一會咬尾,一會豬不愛吃,要不就是飼料發霉,標簽日期打錯了等等問題。在近距離市場名譽被做臭了,只好舍近求遠,去開發遠距離市場。 以筆者的經驗,未來的飼料一定是精工細作的飼料。一個飼料企業的產品質量不穩定,是沒有辦法進行市場開發的。即使開發出市場,也很快會丟掉。舉例來說,玉米都不篩,怎么做全價料,怎么保證產品的穩定性。生產管理一團混亂,做小料時沒有人進行復核,一個月盤庫一次,小料有時都加錯了,自己還不知道,怎么保證產品的穩定性。 既然是生產型企業,盡管中小型飼料企業的老板大多數是銷售出身,也應當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內部的生產管理,質量控制上面。不斷的改進自己的設備,改進生產管理和生產工藝,改進原料控制。每年不需要前進一大步,只需前進一小步。只要做出穩定而且性價比好的飼料,每年銷量增長20%-30%是沒有問題的。先做精,再做強,然后做大,不知道是不是應當考慮。 3 隊伍建設問題 由于市場競爭在逐年加劇,中小型飼料企業往往活的很難。由于給員工的工資待遇不高,企業沒有知名度,往往招不來專業的人員。既然你招來的人員本身素質就不高,競爭不過大企業,那么在培養上,是不是應當加大力度?但大部分中小型飼料企業的老板一是舍不得投入資金培養人;二是怕培養出的人員跑掉;三是不知道怎樣培養人。以筆者個人的經驗,中小型飼料企業不要總是幻想著去找“成手”,以自己的實力來看,只能找“半成品”(優秀的成手都跑到大企業去了)。既然是半成品,就一定要傳幫帶,就要加大力度進行培養,否則,隊伍始終建立不起來。沒有一個優秀的隊伍,就不可能有優秀的產品和優秀的服務,也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即使短期抓住了機會,在長期的市場競爭過程中,也會大浪淘沙,被淘汰下來。 以筆者多年來與中小型飼料企業的接觸來看,真正注重產品質量,舍得在產品質量方面下功夫,進行產品精工細作的企業都做起來了。真正注重團隊打造,舍得在團隊培養方面下功夫的老板也做起來了。真正放棄幻想,踏踏實實在區域市場進行精工細作的企業,也做起來了。盡管現在的市場競爭非常劇烈,但如果真正能夠在產品質量方面不斷改進,在團隊打造方面下功夫,在局部區域市場進行精工細作的中小型飼料企業還是充滿著希望!! 以上僅是個人的一點淺見,不當之處,敬請朋友們多包涵指正! 北京和利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尚秀國博士 2014年11月11(草)于佛山 博士小記 博士畢業于2004年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飼料工業中心,大學老師,原某外資企業中國區技術總監,參與創辦了兩家企業,長期活躍于飼料行業第一線,為國內50余家企業提供技術支持。堅持下市場,到終端,為此住過小店,掉進過糞坑。常自嘲為“技術中銷售能力最強,銷售中技術水平最高”。性直爽、喜讀書,熱衷于技術與創新研討,致力于成為國內著名推廣教授。
![]() |
版權說明: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