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匯 銷售500億,肉制品市有率20%,而且該占有率每年都在提升。 凈利潤40億,2014年食品行業整體凈利是在下降的,雙匯實質上是升了10%左右,現在機構死抓住Q3做利空,其實那是因為報表需要而已。 雙匯發展已經建立了5萬個網點,上百家地方分子公司(也就是什么就地消化),龐大的冷鏈。 這些已經具備了無與倫比的競爭力。 二、史密斯SFD 這塊收購共花費了47億美元,有一幫書生閉門造車,得出一個傾向于收購失敗的結論。 呵呵,2014年,SFD前三季度凈盈利4億美元,今年有望達到5.5億美元,你說這個收購是合算還是不合算? 要知道萬洲國際有一個獨立董事叫黃明,他是一個大憤青,不過還是極其有才的, 這個收購是不是合算,現在結論好象不用爭論了吧。 三、萬洲國際 萬洲國際還缺20億美元,這是必須完成的再融資任務。 其實從目前來看,萬洲國際已經不是那么需要資金了。 1、SFD已經起來了,盈利已經達到正常水平,每年4億美元隨便提供; 2、可以從雙匯發展獲得現金分紅10億人民幣,相當于1.5億美元,也就是說可以獲是現金流5億美元是沒有問題了。 那么下一步萬隆的如意算盤是什么: 1、打高端產品,特別是SFD等為原料的高端肉制品,因為美國的豬肉肯定比中國豬肉便宜,今年是特例。這部分產品毛利會大幅提高,可能會高達40%以上; 2、從廚房向餐桌進軍,即便利化。這在美國也是一種趨勢,象在COSTO,相當部分食品只要拿到微波爐烤箱一放就可以吃了,這塊毛利也會大幅提升,毛利可能會在50%左右; 3、低端產品開始擠壓行業,其實這是市場發展的必然。以后豬肉的價格可能不在于養殖那種豬周期,而在于雙匯的杠桿使用。 海外進口及冷鏈使用,可以把豬肉的消費周期拉長半年以上,請問你能讓豬呆在豬圈里半年嗎? 另外止前萬洲國際的PE為14倍左右。 目前來看萬洲國際的凈利應該在50億港元左右,市值為700多億左右,PE為14倍。 不過已經很恐怖了:雙匯凈利40億,SFD凈利5.5億美元(約34億人民幣),萬洲國際凈利50億港元(約40億人民幣),共計114億人民幣。 請問這種公司想做什么事情做不了? 來源:股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