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匯發展、萬洲國際兩雙匯系公司日前股價下滑,引發市場諸多傳言。 雙匯系一位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雙匯掌門人萬隆身體狀況良好,仍然堅持每天早上步行。雙匯發展、萬洲國際高管昨日還在鄭州集體亮相,首次對外公開披露雙匯未來10年的發展規劃,公布開發新品、拓展渠道等七大策略提升業績,雙匯方面稱,到2024年,生豬屠宰量將增長至4000萬頭,肉制品銷量達到400萬噸。 本報此前報道,雙匯發展今年7~9月營收121.11億元,同比下降0.6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65億元,同比下降15.68%。 三季度業績下滑,主因是今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 雙匯發展總裁張太喜稱,今年第三季度業績下滑,主因是今年宏觀經濟增速放緩,GDP前三季同比增幅分別為7.4%、7.5%、7.3%,同時受八項規定、反腐敗等多種因素影響,團購、福利、餐飲等業務受到一定影響。今年三季度,雙匯集團生鮮品銷量同比增長14.4%,肉制品銷量同比下降3.6%。 張太喜說,今年第四季度,一些宏觀經濟不利因素還會繼續存在,業績不會有明顯反彈,但是原來進展有所延遲的新項目將陸續投產,肉類消費會有增加,雙匯預計能夠實現增長,不會出現下滑的情況;2015年,雙匯產銷量預計將有10%的增幅。 對于肉類市場中長期的走勢,雙匯方面認為國內市場還有較大潛力可挖。雙匯高管稱,目前中國內地人均年消費肉類約40公斤,而中國香港、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市場人均消費量在80~120公斤。 未來的業績增長策略,雙匯方面稱一方面是改善存量業務,另一方面是大力拓展新增業務,包括新品開發、老產品改造等七大方面。 今年三季度,雙匯的肉制品銷量同比下降3.6%。傳統肉制品,特別是高溫肉制品,在消費者消費升級的趨勢下,市場有飽和的可能,對于本報記者的這一問題,張太喜回應,未來在高溫肉制品市場,主要任務是保持現有的市場份額。 雙匯已經在醞釀對現有產品的包裝進行升級改造,提升現有產品的外觀形象 一些重點的主力老產品,如香辣香脆腸、潤口香辣王、Q趣兒將改進質量、升級口味。雙匯方面希望通過對老產品的改進,能夠實現每年重點產品的增量達到5萬噸的規模。 在新產品的研發和入市方面,雙匯做了多項規劃。第一是五大西式肉制品的產品研發,在收購史密斯菲爾德之后,雙匯利用引進的美國工藝,推出美式熱狗腸、黃金熱狗、火腿切片等五種西式產品。2015年,雙匯計劃上述產品的銷量達到2萬噸,2016年達到8萬噸。 雙匯寄予厚望的另一項新業務是廚房餐桌產品的研發,雙匯高層提出的目標是讓消費者一日三餐都離不開雙匯產品。 此前,雙匯與大娘水餃、三全、思念食品等食品企業有合作,這種合作中,雙匯只是肉類原料的供應商。 史蜜斯豬肉進入中國市場 雙匯正在研發港式叉燒、秘制紅燒肉、秘制紅燒排骨等預制的半成品,雙匯希望能夠進入到餐飲連鎖、酒店、團餐、食堂等B2B領域。史密斯菲爾德此前與漢堡王等快餐連鎖企業有合作,雙匯收購該公司之后,借重史密斯菲爾德在這一領域的積累,也希望在這個領域有所作為,在B2C的火腿腸之外有所收獲。 預制產品、中式菜肴、涮鍋系列是雙匯的廚房餐桌新業務的三大主力系列,2015年上述產品的銷量目標是2萬噸,2016年欲達到5萬噸的銷量。 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后,根據中國的法規,史密斯菲爾德品牌的肉制品無法直接進入中國,還只能進口鮮肉在中國市場出售。 目前,雙匯發展的關聯企業萬洲國際在河南已經開出了18家“史蜜斯”品牌的鮮肉專賣店,雙匯鄭州工廠正在建設一條日產100噸的史密斯菲爾德品牌的肉制品加工項目,預計明年投產。用進口的史密斯菲爾德原料,在中國加工肉制品,從而實現史密斯菲爾德肉制品的國產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