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史密斯菲爾德而創下2013年中國企業海外最大一筆并購案的萬洲國際(原雙匯國際),本想在2014年再次以IPO的方式創造資本市場的傳奇故事,但目前卻只能暫時中止。雖然萬洲國際此次上市未果,不過,萬洲國際海外并購的杠桿模式仍可以為國內眾多企業所借鑒。 IPO失利輸在心急 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其它企業后再整合上市的成功案例此前曾有發生,光明乳業在收購新萊特乳業時,用了32個月時間完成了并購整合到成功上市的過程。而萬洲國際并購史密斯菲爾德后僅7個多月就選擇IPO,在業內人士看來,顯得太過心急。 提起萬洲國際此次IPO,可以說是一波三折,公司4月10日啟動赴港IPO路演,擬發行股份36.55億股,集資規模約為292億港元至411億港元,上市時間定為4月30日。而在4月25日,萬洲國際發布補充招股章程,原計劃全球發售的發售股份數目調整為12.995億股,相當于全球發售完成后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的10%,調整后的發行將不會包括任何舊股,發行價不變,依然保持原計劃的每股8.00港元至11.25港元。接著,三天后的4月29日,萬洲國際正式對外承認此次IPO全球發售將不予進行。 此后,市場上有關萬洲國際IPO失利的原因分析滿天飛。而回顧萬洲國際IPO的前后,有幾個時間軸值得注意。 先從萬洲國際并購史密斯菲爾德的時間說起,2013年9月份,雙匯國際(現在的萬洲國際)并購史密斯菲爾德正式完成,隨后,今年4月份公司就啟動IPO,前后僅僅7個多月的時間,這足以說明萬洲國際對資金的需求之急。而萬洲國際也表示,此次募集資金其中一部分用于償還債務。 同時,在萬洲國際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這段時間內,美國持續爆發的“豬瘟”也影響了市場對史密斯菲爾德業績的研判。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盡管中國需求放緩,但是抵不上美國“豬瘟”帶來的影響。美國農業部經濟學家Ken Mathews表示,2014年美國包裝供應的豬肉將減少近2%. 除了美國豬肉市場因“豬瘟”供應量減少外,國內豬肉市場價格也呈現了持續走低的狀況。 數據顯示,從去年末開始,豬肉價格一路下跌。據商務部監測,3月下旬全國生豬出欄價為11.82元/公斤,連續下跌近4個月,較去年同期下降14%.不過,在政府的收儲政策干預下,4月末生豬價格出現一波觸底反彈。而萬洲國際IPO的時間點正好選擇在豬肉下跌期。 除上述原因之外,阿里巴巴的上市預期則是影響投資者的另一主因。 1 2 3 4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