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4日至7日,大康牧業在溆浦縣啟動武陵山片區返鄉農民工2013年培訓計劃項目期間,懷化電視臺、邊城晚報記者一行,來到大康牧業在溆浦的崗東鄉生豬生態專業養殖村采訪。一路上見到這里大興土木,一派新農村建設的新景象。隨行的彭洲村支部書記何滿林告訴我們,村民們修建的并不是居住樓房,而是在大康牧業引導下修建家庭豬場。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其中,“家庭農場”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號文件中出現。家庭農場是指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并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月15日《南方都市報》)。 在洞坪村二組村民奉超剛家,奉超剛已經建成豬舍一棟,現喂養肥豬228頭,正在修建的豬舍3棟,計劃4棟豬舍全部竣工后,可育肥豬1000頭,一年出欄可達3000頭,按照與大康牧業的協議每年可獲得純收入30萬元。奉超剛原來在湘潭開辦宇源有限公司,公司每年銷售額可達700萬元,利潤60萬元左右。談起為什么回鄉養豬時,他說:在外創業風險大,市場有不可預見性,家里田地都荒蕪了,老人孩子無人照看,雖然能賺些錢,但生活漂泊,家不像家。現在回鄉辦家庭豬場,看中的就是大康牧業的生態村養殖模式好,只要勤勞肯干,穩賺不陪,心里踏實。 大康牧業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對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方揮了積極作用,也體現著國家對家庭農場的扶持政策,甚至標志著實施家庭農場的成敗。不得不說的是家庭農場在我國雖然是個新生事物,可是在歐美等國家在發展家庭農場方面已具有成熟的經驗,如今作為龍頭企業的大康牧業此番舉動,也使家庭農場成為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排頭兵和骨干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