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粗蛋白質CP CP反映飼料或飼糧含氮物質的總量,是飼料營養價值評定和配合飼糧的基礎指標。測定方法簡單,應用廣泛。 (二)可消化粗蛋白質DCP 飼料中蛋白質能夠被消化吸收的部分,是飼料總蛋白質減去糞中排出的部分。即飼料粗蛋白質含量乘以消化率。 飼料可消化蛋白質含量是表達蛋白質質量的指標之一。 (三)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BV 表觀生物學價值(ABV)指動物沉積氮與吸收氮之比。 食入氮-(糞氮+尿氮) ABV = ──────────×100% 食入氮-糞氮 真生物學價值(TBV)在ABV基礎上從糞氮中扣除內源的代謝糞氮(MFN),從尿氮中扣除內源尿氮(EUN)。 食入氮-(糞氮-MFN)-(尿氮-EUN) TBV = ──────────────×100% 食入氮-(糞氮-MFN) BV反映了蛋白質消化率和可消化蛋白質的平衡。 BV高,說明飼料中蛋白質可消化氨基酸組成與動物需要更接近。
不同飼料對豬的表觀生物學價值(BV) 飼料 BV 飼料 BV 雞 蛋 96 小麥麩 64 牛 奶 92 生大豆 64 魚 粉 76-90 棉 籽 64 肌 肉 75 玉 米 54-60 大豆(熱處理) 75 豌 豆 48 馬鈴薯 71 小麥谷蛋白 40 酵 母 70 蠶 豆 38 谷 物 64-67 明 膠 25 (四)凈蛋白利用率(NPU) 指動物體沉積的氮與食入的氮的比。 沉積氮 食入氮-(糞氮+尿氮) NPU = ─────×100% = ──────────×100% 食入氮 食入氮 也可以應用BV×氮的消化率。 凈蛋白利用率是飼料蛋白質營養價值的綜合評定指標,既反映了飼料蛋白質的消化性,也反映了消化產物中氨基酸組成的平衡狀況。 (五)蛋白質效率比PER 蛋白質效率比是動物體增重與食入蛋白質或氮的比例。 體增重(g) PER = ────────── 蛋白質或氮的食入量(g) 蛋白質效率比也是飼料蛋白質營養價值的綜合評定指標,與凈蛋白利用率相比,用體增重代替了蛋白質或氮的沉積量,更為簡單、直觀。 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凈蛋白利用率、蛋白質效率比、化學比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數缺陷: 都不具有可加性,反映的是單一飼料的營養價值,不能預測幾種飼料配合使用時氨基酸互補效果,從飼糧原料的營養價值也不能推測出飼糧的營養價值。在評定飼料營養價值時存在片面性,目前已很少使用。 (六)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含量是目前飼料營養價值評定和飼料配方時經常使用的指標之一,是飼料中氨基酸的化學分析值。 它具有可加性,可以反映飼料氨基酸平衡狀況,但不能反映飼料蛋白質的消化性。 (七)可消化氨基酸 可消化氨基酸是攝入的飼料氨基酸減去糞中排出的氨基酸。 按照排泄物收集部位的差異,可分為回腸末端可消化氨基酸和肛門可消化氨基酸。 按照是否從糞氮中扣除內源氨基酸分為真可消化氨基酸和表觀可消化氨基酸。 可消化氨基酸 表觀可消化氨基酸(ADAA)是食入氨基酸與糞中排出氨基酸的差。 真可消化氨基酸(TDAA)是從ADAA中扣除內源排泄氨基酸后的氨基酸量。 氨基酸消化率是指可消化氨基酸與采食氨基酸的比。 氨基酸回腸表觀消化率 氨基酸真表觀消化率 標準可消化氨基酸 在扣除氨基酸內源排泄量時,用無氮日糧法測定內源氨基酸含量,這種方法測得的真可消化氨基酸稱為標準可消化氨基酸。 (八)可利用氨基酸 可利用氨基酸特指動物攝入飼料中可以被用于蛋白質合成的那部分氨基酸。 這部分氨基酸與氨基酸攝入量的比值稱為飼料的氨基酸利用率。 在家禽飼料營養價值評定中通常采用可利用氨基酸和氨基酸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