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面對激烈的競爭,無處不在的顛覆性創新以及互聯網大潮,多重壓力之下,企業如何才能不被淘汰?陳春花女士給出了答案:必須做“時代型”企業?!斑@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如果沒有變革的基因、變革的特點、變革的追求,我們就會被時代淘汰掉?!本o跟時代的腳步既是一種變革,也是一種選擇,“惟善選擇者生存”。 以下為陳春花演講摘錄。 一、改變之美 我們來看這些世界級的企業,他們為改變做出的努力到底是什么? 改變中崛起的三星 在2013年的時候,三星實際上已經是一個世界級的企業。一家做電視機的公司成為智能手機的最大供應商,第一次超越諾基亞,成為最大的手機公司。這一切獲得來源于三星做了四件事情:有強烈的改變意識;出色的自主創新能力;以產品質量引領行業改變;優秀的品牌營銷戰略。 轉型中崛起的美的 美的崛起的時間是在2011年到2012年,主要是做四件事情:美的把員工從19萬人降到12萬多人,全面瘦身,提高勞動效率;聚焦產品力,聚焦結構;組織變革,架構扁平化;渠道變革。經過堅定的轉型,美的實現了增長方式的根本轉型,并在2013年獲得了更有質量的增長。 柯達的“路徑依賴”VS富士的“顛覆性創新” 數字成像技術的出現,對整個行業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和危機。由于不愿意改變,到2012年,柯達的品牌價值在全球一百名都進不去,市值從當時的300億美元跌到1億美元。富士卻把自己變成了全新的公司,從六個單元進行技術創新更新的調整,各種事物都在以激烈的方式發生變化,而且獲得了新生。 所以我一直告訴大家,我們今天既不是高科技企業,也不是傳統企業,更不是一個農牧企業,我們必須是一個時代的企業。因為這是一個大變革的時代,如果沒有變革的基因、變革的特點、變革的追求,我們就會被時代淘汰掉。這需要領導者鼓起勇氣決斷,企業的變革沒有終點。 低谷中奮起的新希望六和 2013年,新希望六和經歷了從未有過的低谷,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用半年的時間來奮起,我用一句話來回顧,叫“低谷中奮起”。我們克服了組織變革帶來的陣痛;每個成員在超越自己中獲得了提升。從8月開始盈利大幅提升。對大家勇于克服困難所做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績,我表示衷心的感謝! 二、改變之因 下面我從幾個方面介紹我們為什么要改變。 (一)自我改變是企業持續領先的根本動因。 為什么下面這些企業可以活得很好,因為這些企業能夠做五件事情:第一個是能夠更扎實的做事情;第二個是有強大的危機意識;第三個是即便失敗也要失敗的有價值;第四個是學習與競爭;第五個是全員創新。 更扎實的海爾——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轉型 海爾花了十年的時間去學習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做基于互聯網的制造業轉型,包括現在跟阿里巴巴做電子商務。如果你不能全面提升用戶體驗,全面調整綜合成本,不能直接接受挑戰,主動轉型,所有的組織結構向消費人群去轉,你一定會被淘汰。 自我批判的華為——組織和文化驅動 華為是一個自我批判的組織,所有的人都是在不斷的批判當中得到提升。今天所有的企業都在研究華為,全世界的商學院首選的研究案例就是華為,他們要申請成立華為研究中心。這樣成就的取得,就是華為自己在驅動自己。 重生的TCL——讓失敗變得有價值 TCL在2006年遭遇了因國際化帶來了經營的困境,但是失敗并沒有讓TCL停頓,相反,他們不斷地變革,培養精英,聚焦核心業務,提升核心競爭力,重新獲得新生。對我們來說,2013年有可能是一個很大的觸動,但是我更希望變得有價值。 與大象共舞,聯想——學習與競爭 聯想成長的過程就是能夠不斷向優秀企業學習的過程。開始學習惠普,后來是IBM,現在是蘋果。在我的眼里,對手都值得我們關注,我們關注的是我們向往的,就像三星說, “索尼是神,我要仰視”,這才是我們應該去學習的對象。 自我轉型的寶鋼——全員創新 寶鋼自設立要成為世界500強目標起,就開始了不斷的自我更新轉型。以成本競爭,規模競爭,接下來是技術競爭。所以寶鋼花了很大的力氣進行全員創新,創新深入到每個人的DNA。全員創新幫助寶鋼轉型,寶鋼在世界500強的位置一直在往前移動。 以上這五家企業讓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不斷改變,才能夠讓自己保持領先的位置。 我用國外的企業來做對比,告訴大家我們這個行業的巨頭們在做什么。 卡夫食品——在全球范圍內設計成長空間。 因為卡夫很多人聽不懂,中國市場又是他們最重要的市場,所以起了一個中國的名字——億滋,億萬好滋味。一個企業能夠持續活下去,只有一個原因,就是顧客一直跟著你。一個品牌是不是顧客想要的名字,恰恰證明說一個企業愿意不愿意真正的轉型。 孟山都——用數據服務顧客 孟山都以9.3億美元收購天氣保險公司,因為這家公司擁有天氣的歷史數據,孟山都認為它可以真正給農民提供幫助,可以提前告知這個區域的天氣情況。我們看到這樣的服務是可以真正落實到顧客手上的價值。 這是第一個變化的原因。我們之所以需要改變,因為我們也要做一個持續領先發展的企業,自我轉型是必須的選擇。 (二)行業有經驗教訓,也有足夠的機會 在美國前15大飼料企業中,已經有6個企業進行了重組。這說明行業內的重組和整合是未來的發展模式。未來50年世界人口一定會增長,所以需要的食品供應是非常大,70%的食品來自于科技帶來的效率提升。我們所在的這個行業,如果有廣闊的空間,那么它不是來源于資源的調整,而是來源于技術的創新和發展。 美國飼料行業對于經驗與教訓的總結有四點:必須不斷進行技術創新;食品生產透明化;農業放在首位;必須齊心合作。 關于未來發展機會。第一,針對技術、知識轉讓展開全球范圍內的合作。我們在養殖領域開始了很多的合作,但是我認為這個還不夠,全球范圍內的合作是未來的機會;第二,以食品供應安全為基礎,從而與消費者建立信任是一個機會,我是非??春眠@個機會的;第三,鼓勵更多的年輕人投身于農業生產當中;最后,共同解決全球溫飽問題。 (三)我們的危機 危機一,我們對產業的理解還停留在傳統的認知當中 大家非常在意規模和成本,但是我今天很認真地糾正大家,我們最在意的是效率和品質。養殖效率的全面獲得,食品品質的全面保障,這是今天根本性的產業價值,我們想在這個產業真正活下來必須在這兩個點上,而不是我們要賣多少飼料,做多少千億的銷售額。 危機二,經營理解停留在企業的經驗上 大家記住,用戶導向和價值導向才是我們的經營追求。經營最重要的是知道你的用戶是誰,顧客是誰,更重要的是知道為什么賺他的錢。為什么這些年這么困難,這個行業走到今天都這么糟糕。當我們真正需要找到來源的時候,我們還停留在非價值的地方。 危機三,管理理解停留在以自我為中心上 互聯網時代互聯互通,就會讓所有的因素影響,所以我希望我們在管理當中,我們管理的動作要簡單,但是對管理的理解必須是協同的。大家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本位主義一定是會死掉的,重要的就是協同和合作,內外協同都要做。 (四)行業發展階段的挑戰 中國飼料行業前30年是1.0版,“公司+農戶”,在這個時候,我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今天是2.0版,我稱之為“基地+終端”,把養殖全部可視化,終端食品可視化,這就是為什么要轉型,我們要轉型的很大的原因是來自于行業的變化。 ![]() |
版權說明: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