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粉碎對動物生產性能和養分消化率的影響 1.可以提高混合的均勻度; 2.粒度均勻,可以減少飼料的分離; 3.消化面積最大; 4.提高飼料采食量; 豬:需要從營養學和加工工藝學兩個角度來確定飼料適宜的粉碎粒度;從營養學的角度看,較細的粉碎有利于飼料表面積增加和養分消化率的提高,但過細的粉碎使動物胃潰瘍的發生率增加,且使粉碎成本大幅度提高; 擠壓粉碎玉米改善了肥育豬的生產性能和胃內膜形態;粉碎粒度均勻對肥育豬生產性能無改善作用 禽類:①飼料粉碎對家禽影響較小,一般以中等飼料粒度的效果較好 ②蛋雞的料型主要是粉狀料,粒度影響蛋雞采食量、生產性能和舍內環境,改變玉米粒度對蛋雞生產性能影響不大,反而增加能耗,而減小高梁粒度時可適當提高產蛋率。 ③對玉米和高梁而言,減少粒度增加能耗,但未能改善肉雞生產性能,配置復雜日糧相對簡單日糧肉雞增重和采食量增加 (二)混合對動物生產性能和養分消化率的影響 豬:①混合時間由0到0.5分鐘時,顯著地提高了斷奶仔豬的增重速度和飼料轉化效率,繼續延長混合時間,對仔豬的生產性能的改善作用較小; ②肥育豬對日糧混合均勻度的變化反應不敏感,CV為10-20%不會影響到生長豬的生產性能。 ③混合均勻度對動物生長前期影響較大,能提高仔豬增重速度和飼料轉化效率。 家禽:①混合不均勻的飼料影響肉雞的生產性能和肉雞肌肉的化學成分 ②營養全面的充足日糧混合質量對肉雞生長速度影響不大,但飼料轉化率隨混合均勻度提高呈線性提高趨勢 ③當滿足NRC標準80%的低質量飼料喂雞時,混合均勻度對肉雞生產性能有較大影 響 ④飼料混合均勻度對肉雞生長后期影響相對較小 (三)制粒對動物生產性能和養分利用率影響 豬:①與粉狀飼料相比,顆粒飼料可以提高斷奶仔豬和生長肥育豬的日增重和飼料轉化效率; ②與粉料相比,顆粒飼料提高肥育豬日增重8%和飼料轉化效率7%;隨著顆粒飼料中含粉量的增加,增重效率呈線性降低。 ③影響顆粒飼料的質量的因素很多,在配方一定的情況下 ,加工工藝的好壞對顆粒飼料質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家禽:肉雞一般采用顆粒飼料,可提高增重和飼料轉化率4~8%和3~4%。 ①淀粉的變化:制粒后糊化度約為20%~50%。 ②蛋白質變性:熱處理使蛋白質失活。 ③對脂肪的影響:適度熱處理可使飼料存在的接脂酶和促氧化酶失活,從而提高脂肪的穩定性。但過度熱處理會造成脂肪酸敗。 ④對纖維素的影響:甚微,加熱和摩擦作用可使飼料中纖維素結構破壞而提高其利用率。 ⑤對維生素的影響:部分維生素熱穩定性差,制粒過程中極易損失。 ⑥對飼料添加劑的影響:多數酶加熱會有不同的活力,高溫對酶制劑影響極大,使微生物活性喪失,限制了作用減弱抗生素的效力。 (四)擠壓(膨化)對飼料成分和動物生產性能的影響 擠壓熟化(或膨化)加工可以改善飼料的能值和蛋白質的利用率 ①淀粉的變化:有利于糊化,糊化度可達60%~80%,糊化后增加與消化酶接觸機會,增加消化率。 ②蛋白質變性:加熱變性,提高消化率。 ③對纖維素的影響:破壞纖維素的大顆粒結構,使水溶性纖維素含量提高,提高纖維素消化率。 ④對脂肪的影響:擠壓溫度升高類脂穩定性下降,隨擠壓時間的延長及水分增加,脂肪氧化程度提高。但擠壓過程中,脂肪能與淀粉和蛋白質形成復合物,使其氧化的敏感性下降。 ⑤維生素的損失:維生素在擠壓過程中所受的溫度、壓力、水分和摩擦作用比制粒過程更高更強,隨上述因素的加強維生素損失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