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總結出新希望三大創新招術:走出國門、實施股權投資、開拓新業務。正是這三招,使新希望一步一步走到行業的前端。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全球政經變局下的產業與金融發展趨勢”主題論壇上發表演講時首次公開總結了新希望圍繞創新開拓的三個思路。 首度進軍上海自貿區 據劉永好透露,10月9日,新希望集團與上海陸家嘴(600663,股吧)集團有限公司、日本SBI控股株式會社等機構共同出資,在上海自貿區注冊成立了公司,將開展金融創新業務。“我相信,我們三者的結合,一定能有很好的結果。” 據悉,由新希望集團等組建的這家公司,目前將進行的金融創新業務主要是互聯網金融。劉永好說,涉足互聯網金融主要出于以下考慮:一是隨著我國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業態將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二是互聯網金融是我國今后金融業的一個發展趨勢,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在信息傳遞、支付手段等方面的優勢。 有業內人士認為,三方的合作,旨在打造基于互聯網的金融創新平臺,樹立地方政府引導、民營資本參與、海外成熟經驗植入的合作典范,將為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和中國金融改革的深化提供示范效應。 市場形勢“倒逼”創新 劉永好說,縱觀我國在三個不同歷史時期的創業成功概率,劉永好坦言,現在到了商品供過于求的時代,一方面,資源的緊缺導致經營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市場競爭的激烈導致銷售的下降,更為重要的是盈利空間的縮小。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實現成功創業,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 那么,如何創新?劉永好以新希望集團為例進行了總結。其一,以適當的方式走出國門。針對經濟發達程度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利用經濟欠發達地區人力成本、用地成本低的優勢,在當地建立生產基地。經過10多年來的摸索,目前新希望集團已經在東南亞、南亞等地區建立了數十家生產基地,在新加坡成立了海外投資總部基地;“在經濟發達的地區進行品牌收購,就地生產,就地銷售。”劉永好說,目前新希望集團已經收購了新西蘭第二大農業上市公司。實踐證明,這樣的運作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 其二,實施股權投資。新希望集團發起設立了新希望產業投資基金(美元)在北京正式成立,這是四川首只專門投資海外農業產業的投資基金,規模2億美元。目前該基金的主要出資方為新希望集團、國際投資巨頭新加坡淡馬錫、農作物加工企業美國ADM公司和綜合商社日本三井物產。該基金為美元基金,重點投資食品安全、糧食保障等領域。 其三,開拓新業務。今年新希望集團已與民生銀行(600016,股吧)股東籌資在深圳前海注冊成立了民生電商公司。希望通過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推動產業發展,同時找到一些新的盈利增長點。“目前民生電商公司已與阿里巴巴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在多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合作。” (來源于:金融投資報 作者:楊成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