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豬場的生產成本需要怎么控制,每一家豬場都有自己獨到的方法。 “關鍵就是降低死亡率,豬不死的話基本上虧本的機會就很少。”劉錦志表示,現在養豬損失最高的就是圓環病、口蹄疫和豬瘟。好的苗可能打一針就可以了,不好的疫苗可能到了肥豬期還會發生。“所以,我覺得打圓環、口蹄疫和豬瘟疫苗有利于降低成本。” 用好疫苗做好疫病防控外,飼料效應高低也是影響成本因素之一。萬長華表示,為了提高飼料效應,該公司采用承包管理方案,從場長到飼養員都有一個指標,一直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 吳秋豪則表示,由于原料如豆粕價格不斷上漲,作為單個豬場采購成本是很難自主控制的,而大的集團可以通過期貨或其他形式適當的控制。“直接成本沒法控制,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生產效率,節省成本。”吳秋豪說。 豬價下跌,豬場會首先削減哪個環節的成本?有既可以節省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嗎?“提高種豬的配種分娩率和提高產仔數都可以降低成本”,麥月儀也表示,不過也有一些成本是看不見的損失,如欄舍設計,目前有些豬場采取的是鐵條或水泥漏縫地板的,無形的損失就是傳導熱的問題。再比如說冬天的時候,一上班飼養員就沖水,沖水就增加濕度,溫度散發的過程就必然帶來熱蒸發,在25℃的情況下每蒸發1ml的水就要帶走580卡的能量。“要做到降低生產成本除了如何控制好育成率外,很多細節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相對于肉豬養殖,種豬成本受原料價格等因素的影響相對小一點,在種豬飼養方面,怎樣既不影響效率又能節省成本?“最主要的是生產管理,生產成績上去了各方面才能做好,成本才能降低,如果生產搞不好種豬各方面也不好,育種也不行,所以我覺得生產成績是成本的基礎。”對此,李華周表示,現在是用密閉式的飼養方式,現在廣東不太認同用這種水泡糞的飼養方式,將水泡糞與自動喂料系統連在一起,可能在投入方面很大,但是在成本控制方面也能提高效率,從另外一方面來說,也是降低人工成本。“我們一條母豬生產線是750頭豬,大概是8個工人,加上一個管理人員,共9個人,基本上就可以管理到位,比普通的減少了人力方面成本。” 另外,廣東的夏天又熱時間又長,采用水簾降溫基本可以解決。當然,這個投入也比較大,但李華周認為密閉式的水簾也是一個趨勢。 對此,吳秋豪表示贊同。“廣東是比較早引進國外先進設施設備養豬的,前后相比,實際上設備的成本也不會貴到哪里去。”吳秋豪表示,農業要現代化,首先要有一定的規模、設施和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