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斥資36億元、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生豬基地,正在吉林投建,而投建的主角是重量級央企—中糧集團。
5日下午,中糧集團總裁于旭波在參加中國—東北亞博覽會期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透露,這個項目是中糧集團在吉林省松原市的投資項目。今年4月份項目就已經啟動了,預計10月份就可以投產,仔豬進入養殖場。項目內容包括建設200萬頭生豬養殖基地、飼料廠、屠宰廠及肉食品加工廠等產業鏈項目。該項目達產達效后,每年可實現產值50億元,利潤8億元,稅金3500萬元,項目可安置就業人員2000人。
“200萬頭生豬只是起步的規模,將來中糧要將養殖規模擴大至500萬頭,打造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于旭波說,預計吉林百姓最快在明年春節之后就可以吃到中糧產的豬肉。
于旭波說,中糧集團作為食品企業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如果說食品本身達標是安全的,但包裝不安全,那對于食品安全仍然是威脅,比如塑化劑就是案例。所以,聚乳酸這個行業的潛力非常大。他表示,將來這個項目也將在吉林省投產。
眾所周知,生豬養殖風險較大,生豬價格忽高忽低,令不少養殖戶吃了大虧。那么,為何還有眾多大資金進入養殖行業?搜豬網生豬養殖分析師郭會勇分析,不僅有大資金投入到生豬養殖行業,在全國來看例如肉雞、蛋雞等養殖行業也有大資金注入。原因在于,其實養殖行業本身有著固有的收益周期,收益不均衡,不過只要長期躋身于這個行業,還是有利潤可觀的,特別像中糧這樣在農業產業化方面比較發達的央企,投資養豬更具有自己的優勢,我國養殖業一直比較分散,因此規模化養殖市場潛力很大。“如中糧集團這樣打造全產業鏈生豬養殖的模式,也可以在各環節規避生豬養殖的風險,不同于散戶經營。主要資金鏈沒有問題,這應該是中國養殖業的一個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