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養殖是畜牧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基礎,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化分工、專業化生產的必然選擇。規模化養殖具有規模大、產量高、效益好、質量容易控制等優點,趨勢是世界性的、不可逆轉的,可持續的規模養豬是今后的發展方向,生態化適度規模養豬是最終發展方向。 養豬規模過大,資金投入相對較大,飼料供應、豬糞尿處理的難度增大,而且市場風險也增大。1個萬頭豬場年排污量3~4萬噸,排出氮108t、磷30t,還有大量重金屬和病原微生物,對水體和土壤污染壓力很大;此外,每天還向大氣排放氨35.3kg、硫化氫32kg、粉塵57.5kg及大量微生物和臭味物質,可使周圍5 km區域內空氣受到污染。因此養豬選址對養豬場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為了不讓周邊的環境受到影響,同時又讓老百姓吃上綠色生態肉,大康牧業的生豬養殖基地選址大多位于湘西懷化周邊雪峰山區的山坳間,山體相隔,局部封閉,當地森林覆蓋率達到65.3%、人口密度低,人員流動少,人畜污染輕,并且基地與基地之間相距較遠,從而有效避免了連片感染現象的發生。同時由于湘西山區冬季溫度并不會下降過多,夏季山區溫度也并不至于過高,氣候適宜,公司無需長時間大規模對豬舍采取如設備供暖、空調降溫等措施,減少了固定資產投資。種豬和仔豬在適應氣候自然變化的同時,增強了抵抗疫病的能力,同時也有效提高了種豬的產仔率以及仔豬的存活率,大康牧業已成為湖南西部地區主要的生豬本土品種改良基地和優質種群改良基地。 為了搞好豬場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養豬生產的順利進行,杜絕疫病的發生.大康牧業構建起了獨特、完備的疫病防疫體系,是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線。第一,雪峰山脈天然的屏障,較為有效地阻隔了病毒對豬場的侵蝕,獨特的生態養殖環境降低了動物疫病發生的風險,便于疫病的綜合防控。第二,公司建立了四級聯防生豬防疫體系和疫情預警機制。公司、養殖基地、當地畜牧部門、養殖戶組成四級聯防生豬防疫體系,設立了“疫情110”。第三,公司養殖基地實行嚴密的進出消毒措施。嚴格控制人流、物流,確保生產區的趕豬道、運料通道和糞道分布合理,做到互不交叉。第四,公司還制定了科學的免疫程序,嚴密監控豬群健康狀況,積極推廣前期保健式的飼養模式,通過加強對母豬、乳豬的保健管理,增強抗病力,從而降低中大豬的病殘率,達到減少用藥的目的。公司完備的疫病防疫措施,以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有效降低了生豬疫病的發生。在全國多次爆發生豬疫情的情況下,公司自設立以來沒有發生過一次大面積疫情。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