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降低飼料成本。養豬的主要成本來自于豬飼料(占養豬總成本的65%~70%),而成品飼料價格居高不下,使用飼料發酵劑利用當地盛產的玉米秸稈、木薯渣等廢料(青綠飼料)自制的青貯飼料,與成品飼料混合使用則可大大降低飼料成本,節約飼料費用支出。如母豬飼養管理,合理地飼喂青貯飼料(或青料),可減少三分之一以上的配合飼料投放。 根據生豬的生長期合理調整和適度把握飼料飼喂量。在育肥前期,豬生長發育較快,對飼料的營養需求量高,此階段可以讓豬自由采食,充分提高生豬的生長速度。后期肉豬長速開始變慢,累積脂肪,不宜飼喂太久,應考慮適時出欄(一般毛豬110公斤左右出欄為宜),減少飼料喂養成本。 強化豬舍清潔衛生,降低隱性成本費用支出。保持豬舍的干凈衛生,不但可以減少病菌及寄生蟲的感染,防止各種豬病的發生,還能有效控制養豬用藥成本。 因地制宜飼養性價比高的特色品種。目前國內主要有對飼料營養水平要求高、生長速度快,但肉質較差的瘦肉型良種豬和耐粗飼料、肉質鮮美,但生長速度慢的土雜豬兩種,一般來說土雜豬豬肉要比瘦肉型豬貴一點。因此,養殖戶要根據自身條件、市場需求有選擇地喂養性價比高的豬種,最大限度地減少飼養成本和增加收入。 提高飼養人員科學管理水平。減少或降低管理人員的費用支出,同時盡可能減少非生產性投入,在飼料成本無法壓縮的情形下,也可有效減少養豬隱性成本,在當前面臨養豬的困境下,對提高養豬效益也是一種可行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