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政府:繼續追查相關涉案企業的肉制品來源及去向 廣東本地知名肉制品名企——溫氏集團(全稱為“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攤上大事!旗下合資企業廣東溫氏瑞昌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溫氏瑞昌”),前日被河源市政府查出10余噸變質臘腸。目前因涉嫌將死豬肉或變質豬肉加工成臘腸,溫氏集團正接受有關部門調查。 新快報記者昨日就此致電溫氏集團辦公室主任凌衛國,其否認是死豬肉,堅稱是“過期臘腸回收集中處理”。并反復強調“真相,政府會有交代的”。 為何一家年銷售額達335億元的大公司,涉事后不正面回應,而要政府“交代”?記者昨日也致電河源市政府,但截至截稿,其并未就此事作出進一步解釋。 事件回放 河源警方在溫氏瑞昌查獲10余噸變質臘腸 據《廣州日報》報道,2007年就在溫氏瑞昌工作的員工梁某報料稱,其所在的企業涉嫌長期生產加工過期劣質臘腸、臘肉并銷往深圳、東莞、佛山、廣州等地,且廠內有用“瀝青”褪除豬毛和有不定期加工死豬的動向。梁某說,該公司將一些死豬肉或冰凍變質的豬肉進行深加工成臘腸或臘肉,甚至從深圳、廣州等地回收一些過期或變質的臘腸,然后在工廠內涂改包裝上的過期日期,再在包裝上重新打印成新的生產日期,之后用新包裝再返銷至各地。梁某告訴記者,在運輸過程中死去的肉豬,該公司一般不會擅自丟棄或作無害化處理,多數死豬被冰凍后集中屠宰,然后與其他鮮肉混在一起運往本地或外地銷售。梁某稱,有一次,他看見有公司員工將一頭死豬埋在公司的草坪內,卻有管理人員又將死豬挖出來再屠宰銷售給他人。 記者在6月25日前往溫氏瑞昌暗訪取證后報了警,河源市公安局在現場查獲10余噸過期霉變的廣式臘腸、少量臘肉以及上千公斤的涉嫌變質的凍肉。 溫氏集團回應自相矛盾 公開資料顯示,溫氏瑞昌是由廣東華農溫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與廣東瑞昌食品進出口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興辦的集生豬屠宰、肉制品加工于一體的現代化食品加工企業,年屠宰加工生豬100萬頭。而廣東華農溫氏畜牧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溫氏集團、華南農業大學科技實業發展總公司、新興食品集團等于2002年6月共同出資發起成立的以種豬育種和肉豬生產為主的專業化公司。 就此,新快報記者昨日致電溫氏集團,其辦公室主任凌衛國面對媒體的報道,堅稱“不是死豬肉,是過期回收集中處理的。” 當被問及“是你們主動發現的問題嗎?過期原因是什么?”凌主任均表示不清楚;那么在回收之前,有沒有賣到哪些地方去?“沒有在市面上流通的。”凌主任的回答,讓記者難以明白——既然沒有在市面流通,那產品談何回收?凌主任表示,“媒體的報道是單一說法,真相是怎樣,等河源市政府來說。”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