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春風吹拂在希望的田野上。30多年前,“言行美好”的劉氏四兄弟義無反顧的辭去公職,養起鵪鶉,白手起家,創建自己的事業。如今劉永好旗下的新希望已經成為年銷售總額近800億的大型農牧企業集團,在飼料、生豬養殖等行業內位居首位。新希望作為一家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業界的標桿,激勵著中國企業家不斷前進,開拓事業。 行業遭遇寒冬,新希望低谷中前行 2012年底,在春節季節性消費的帶動下,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雖隱約感受到行業所面臨的壓力,但是消費的旺季沖淡了行業即將面臨的低迷氛圍。春節過后,豬周期開始發威。一方面是飼料成本的上漲;另一方面隨著氣溫回升、需求下降,生豬出欄量增加,市場供過于求。生豬出欄價格直逼成本線,養殖戶頭均虧損近150-200元,損失慘重。為避免全行業的虧損,國家實施凍儲政策,但受到倉庫庫容、冷鏈物流等設施的限制,政策效果有限,更多的停留在影響心理預期等方面。生豬養殖行業面臨行業低谷,夏季是消費的淡季,短期內行業恢復勃勃生機較為困難。 2012年,新希望養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總計占到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2%左右的份額,行業的低迷對企業的盈利狀況造成明顯的影響。與此同時,飼料業務占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6%的份額,作為產業鏈條的上游,下游養殖的不景氣,難免會波及到上游的飼料加工和生產。 行業的低迷,造成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乏力,主營業務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則出現明顯的下滑。2012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2億,增長率僅為2.23%,遠遠落后于2011年的34.82%;2012年公司實現凈利潤17.1億元,增長率為-35.4%,2011年企業實現凈利潤26.4 億元,凈利潤增長率為83.88%。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指出,生豬養殖行業不景氣,飼料行業緊跟著受到影響,如果說這只是行業大氣候使然,那么和食品安全事件及疫情扯上聯系,則是企業始料未及的事情。新希望旗下全資子公司六合集團深受“速生雞”事件影響,營業利潤近六成受到影響。黃浦江“漂流豬”事件以及H7N9禽流感更是讓生豬養殖業和家禽養殖業雪上加霜。尤其是禽流感事件對新希望集團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疫情最先也比較集中的發生在華東地區,而新希望在華東地區的業務占據了49%的比例。疫情發生后,劉永好直言不諱的指出,該地區的雞肉銷售額下降了一般,在遭遇上述“黑天鵝”事件后,劉永好不禁感嘆:農業行業風險難以預測。行業遭遇寒冬,新希望集團雖勇于正視困難,卻也不禁感受到瑟瑟寒意。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