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長沙6月4日訊(記者 郭志強)4日,大康牧業(002505,股吧)(002505)發布公告稱,公司決定以自有資金6801.00萬元對溆浦分公司下轄豬場進行擴建改造,即對原豬場配套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同時在該豬場周圍租用農村流轉土地200畝,新建高標準欄舍3.75萬平方米及其相應配套附屬設施。 一位研究養殖業的私募人士表示,“規模化養殖是走出豬價暴跌怪圈的必由之路。”此次大康牧業斥巨資改造升級生豬養殖場規模,為的就是“共同建設生態專業養殖村,擴大公司規模”。 目前我國生豬產業存在不同程度的集中度較低的情況,尤其是在養殖環節,格局分散、集中度低的特點尤為突出,散養戶過多、盲目性生產、供求不對接、調控不科學等因素加劇了“豬周期”波動,豬價暴漲暴跌時有發生。 上述私募人士認為,養殖企業實現規模化后將逐步向屠宰加工和肉制品銷售品牌化擴張;而飼料和肉質品企業則向養殖環節擴張,打通養殖上下游,布局上游原料、中游養殖和下游屠宰加工全產業鏈,逐步實現產業一體化,提升產業集中度。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2年,大康牧業已圍繞“30萬頭規模生態養豬小區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對區域內的優質豬場資源進行整合,并在此基礎上開創新的養殖模式,即與溆浦縣共計397戶專業養豬戶進行合作。 大康牧業的公告顯示,公司計劃于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建設前期準備工作,2013年7月開始動工建設,并于2014年6月30日前完工投入使用,建設周期為12個月。建成投產一個會計年度后可出欄生豬2萬頭,第二個會計年度可出欄生豬5萬頭。 大康牧業此次擴建改造溆浦縣的養豬場只是“30萬頭規模生態養豬小區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延續,實則在為公司增產擴容打基礎。 對此,公司董事會認為,“溆浦縣為生豬調出大縣,承載著向市場供給生豬的重要任務,本次投資完成后,公司將新增生豬出欄5萬頭,既可擴大公司生豬出欄規模和市場份額,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又能保障當地的生豬供給量,帶動農民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