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首頁 家禽 肉雞養殖 查看內容

    商品蛋雞飼養技術要點

    2013-5-28 09:20| 發布者: lcylln| 查看: 1557| 評論: 0

    摘要: 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王克華李尚民 2013年,我國部分地區發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給我國蛋雞產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養殖戶損失慘重。為了指導養殖場(戶)加 ...
    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王克華李尚民

     

      2013年,我國部分地區發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事件,給我國蛋雞產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養殖戶損失慘重。為了指導養殖場(戶)加強飼養管理,快速恢復生產,保障雞蛋的市場供應,本文在此闡述商品蛋雞養殖的技術要點。

     

    一、育雛期(0周齡~6周齡)的飼養管理

     

      目標要求為6周齡末體質健壯,體重和脛長達到飼養指南標準,且整齊度良好。關注的管理要點為溫度、密度、通風、斷喙和防疫。

     

    (一)育雛前的準備

     

      1.育雛舍的準備:進雛前兩周對育雛舍和設備進行徹底清掃、清洗、消毒,消毒可先用消毒藥水噴灑,然后進行熏蒸消毒。

     

      2.設備和飼料等準備

     

      (1)供熱器:可采用熱風爐、地下火道等方式供熱。

     

      (2)照明燈:可采用白熾燈、螢光燈或高壓鈉燈等。

     

      (3)食槽:要求數量足夠、采食方便。

     

      (4)飲水器:要求數量足夠,早期宜采用飲水器,后期宜采用乳頭飲水器。

     

      (5)飼料:開食宜采用全價顆粒破碎料。

     

      3.雛雞的選擇和運輸

     

      (1)雛雞的選擇:要從種雞質量好、防疫嚴格的種雞場購進雛雞。(2)雛雞的雌雄鑒別:雛雞必須在24小時內進行雌雄鑒別。(3)雛雞的運輸:初生雞雛經鑒別,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后進行運輸,運輸前對車輛、運雛箱消毒。

     

      (二)育雛期的飼養管理

     

      1.育雛方式:可采取平面育雛、立體育雛、平面和立體聯合育雛等方式。

     

      2.初生雛雞的飼喂

     

      (1)飲水:在雛雞初次飲水中加入葡萄糖、抗生素、電解質多種維生素等。飲水要充足清潔,水溫與室溫相同,1周后可直接飲用自來水。(2)開食:將雛雞飼料撒在反光性強的硬紙上、塑料布或淺邊食槽內,當有些雞開始啄食時,其他雞也會模仿。

     

      3.雛雞的管理

     

      (1)密度:平養1周齡~3周齡20只~30只/平方米,4周齡~6周齡10只~15只/平方米;籠養為1周齡~3周齡50只~60只/平方米,4周齡~6周齡20只~30只/平方米,注意強弱分群飼養。

     

      (2)溫度:1日齡雛雞要求35℃,以后每5天降低1℃,35日齡~42日齡時達到20℃~22℃。如發現雞倦怠、氣喘、虛脫表示溫度過高;如果擠作一團,吱吱鳴叫表示溫度過低。

     

      (3)濕度:適宜的相對濕度為10日齡前60%~70%;10日齡后55%~60%。濕度控制的原則是前期不能過低,后期應避免過高。

     

      (4)飲水:雛雞出殼后,應盡早供給飲水。在炎熱的天氣,盡可能提供涼水;寒冷冬季應供給不低于20℃的溫水。開始幾天,可加入5%的糖或適量的維生素、電解質,能有效提高雛雞的成活率。

     

      (5)飼喂:雛雞在進入育雛舍后先飲水,隔3小時~4小時就可以開食。飼喂次數在第1周每天6次,以后每周可減少1次,直到每天3次為止。盡可能選用雛雞開食料。

     

      (6)通風:可調節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速,排除塵埃和有害氣體,保持空氣新鮮,降低雞的體表溫度等。通風與保溫是一對矛盾,應注意觀察雞群,以雞群的表現及舍內溫度的高低決定通風的次數與時間長短。

     

      (7)光照:原則上第1周光照強,第2周以后避免強光照,照度以雞能看到采食為宜。光照時間第1周每天22小時~24小時,第2周齡~6周齡8小時~10小時,第7周齡~18周齡8小時~9小時。

     

      (8)分群:適時疏散分群,使雛雞健康生長,減少發病,提高成活率。分群時間應根據密度、舍溫等情況而定。一般是在4周齡時進行第一次分群。根據強弱、大小分群,將原飼養面積擴大1倍。

     

      (9)斷喙與修喙:7日齡~8日齡進行斷喙,5周齡~6周齡可以進行修喙。在斷喙前一天和后一天飲水(或飼料)中可加入維生素K3,以減少應激。

     

      (10)疫苗免疫:應根據制定的免疫程序進行免疫。

     

    二、育成期(7周齡~18周齡)的飼養管理

     

      目標要求為各周齡體重至少要在標準范圍內,且整齊度良好;最好能將11周齡~12周齡體重控制在標準下限,15周齡達標準上限,15周齡~18周齡按標準上限增重。關注的管理要點為喂料量、密度、光照時間、防疫和轉群時間。

     

      1.轉群。7周齡初雛雞轉入育成雞舍,到18周齡末轉到產蛋雞舍;夏季秋冬春季轉群最好在清晨進行,夏季轉群最好在晚上進行。轉群前2天~3天和入舍后3天,飼料中維生素增加1倍~2倍,并給予充足的電解質溶液,轉群前6小時停料。晚上轉群時多增加2小時~3小時光照,讓雞熟悉環境,并有足夠時間采食和飲水。從育雛舍轉到育成舍,兩舍間的溫差要小。結合轉群對雞群進行分群,淘汰不合格的次劣雞,清點雞只數量。

     

      2.雛雞向育成雞的過渡。

      

      (1)逐步脫溫,視天氣情況給溫,保證其溫度在15℃~22℃。

     

      (2)逐漸換料,在育雛料中按比例每天增加15%~20%育成料,直到全部換成育成料,過渡期5天左右。

      

      (3)調整飼養密度,平養10只~15只/平方米,籠養不超過25只/平方米。

     

      3.生長控制。

     

      育成期的飼養關鍵是培育符合標準體重的雞群,以使其骨架充實,發育良好。因此從7周齡開始,每周隨機抽取10%的雞只進行稱重,用平均體重與標準體重相比較。如體重低于標準,就應增加采食量,提高飼料中的能量與蛋白質水平;如體重超過標準,可減少飼料喂量。同時,應根據體重大小進行分群飼喂,保證其均勻度。

     

      4.光照。

     

      育成期光照宜減不宜增,宜短不宜長,以免開產過早影響蛋重和產蛋全期的產蛋量。封閉式雞舍最好控制在8小時,開放式雞舍不必補充光照。

     

    三、產蛋期(19周齡~淘汰)的飼養管理

     

      目標要求為適時開產并達到應有的高峰產蛋率,高峰后產蛋率下降緩慢。關注的管理要點為光照時間和照度、飲水量、喂料量和防疫。

     

    18周齡末轉入產蛋期,按照產蛋期要求飼養管理。

     

      1.提供良好的產蛋環境。產蛋前期生殖系統迅速發育成熟,體重不斷增長,產蛋率迅速上升,蛋雞的生理應激反應非常大,適應環境和抵抗疾病的能力會下降,所以要減少外界干擾,降低應激。

     

      2.滿足雞的營養需要。從19周齡~10%產蛋率,應給予高水平的產前料;以后根據不同產蛋率,選擇使用蛋雞料,保證其產蛋所需。保障每天供給充足的清潔飲水。

     

      3.光照管理。產蛋雞的光照應采用漸增法與恒定光照相結合的原則,光照強度為3瓦~4瓦/平方米,光照時間從19周齡開始,每周遞增1小時,直至每天16小時。光照時間與強度不得變更。

     

      4.做好溫度、濕度和通風管理。產蛋雞的適宜溫度為13℃~23℃,濕度為55%~65%,通風應根據生產實際,保證空氣流通和新鮮。

     

      5.注意觀察雞群并做好生產記錄。詳細記錄雞群是否健康,以及采食量、產蛋量、死亡和淘汰等,密切注意雞群狀況,發現病雞應迅速診斷治療。

     

    四、衛生防疫措施

     

      1.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是預防傳染病的唯一正確方法。不要把防疫等同于免疫,免疫只是保護易感雞群。

     

      2.雞場要有良好的隔離措施。生活區、生產區嚴格區分,產蛋舍、育成舍、育雛舍要合理布局。

     

      3.至少實行分區全進全出制。

     

      4.人員是疫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雞場應謝絕參觀,工作人員進出應淋浴更衣。沒有淋浴條件的雞場,至少應做到更換工作衣褲,戴上工作帽,換上膠鞋,并用消毒水洗手,踩消毒池。

     

      5.進雞前應徹底清洗消毒,程序為清除糞便等臟物→徹底清洗(包括地面、墻壁、屋頂)→消毒藥噴灑→沖洗→熏蒸。用具是另一個疫病傳播的主要途徑,尤其要重視雞蛋筐的消毒。

     

      6.每月至少進行兩次雞舍外環境消毒,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帶雞消毒。

     

      7.嚴禁車輛進入生產區,飼料車等必須進入的車輛,輪胎應在消毒水中開過。

     

      8.及時、妥善地處理接種疫苗的用具和廢棄物。

     

      9.每天觀察雞群的健康狀況,各種不宜治療的病雞,應與死雞一起焚燒或深埋。

     

      10.注意飼料和飲水衛生,防止大腸桿菌病等細菌性疾病和球蟲,必要時可在飼料和飲水中進行預防性投藥。

     

      11.有條件的雞場應該在免疫以后進行抗體監測,以掌握疫苗的免疫效果,如免疫效果不理想,應采取補救措施。

     

      12.發現傳染病暴發流行應及時隔離、封鎖、直至撲殺。

     

     

    (王克華研究員現為國家蛋雞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

    ?й?????????????????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最新評論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9-20 16:0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隆化县| 凯里市| 牡丹江市| 清丰县| 南川市| 阿拉善右旗| 米林县| 永吉县| 定陶县| 庆城县| 台江县| 潼关县| 华亭县| 延川县| 内黄县| 莱州市| 西乡县| 齐河县| 清水河县| 彭州市| 满城县| 纳雍县| 壤塘县| 舞阳县| 黄大仙区| 平谷区| 新宁县| 玉溪市| 宜宾县| 丰城市| 抚顺市| 公安县| 揭阳市| 长岛县| 藁城市| 象山县| 尼勒克县| 安义县| 兴仁县| 色达县| 金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