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入主五谷道場直接殺入方便面市場,還是控股蒙牛挺進競爭激烈的乳品市場,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當年一手操刀的一系列并購為“中糧全產業鏈”打下金字招牌。然而,3年過去,隨著虧損業務板塊的增多,中糧全產業鏈似乎只是看上去很美。 近日,中糧集團各上市子公司陸續發布2012年業績預告,旗下六大上市公司陷入業績泥潭。此前,中糧接手的五谷道場也被曝光經營不善。一直以全產業鏈著稱的中糧集團到底怎么了?在多項業務發展遇困的背景下,中糧集團是否繼續此前的擴張正引發關注。 上市公司陷業績泥潭 2012年至今,中糧全產業鏈上的主要鏈條遇到了麻煩。 據悉,截至目前,中糧旗下擁有中國食品(00506.HK)、中糧控股(00606.HK)、蒙牛乳業(02319.HK)、中糧包裝 (00906.HK)4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糧屯河(600737.SH)、中糧地產(000031.SZ)和中糧生化(000930.SZ)3家內地上市公司。日前,本報記者了解到,除中糧包裝外,中糧旗下另外6家上市公司均陷入業績泥潭。 據本報記者了解,中糧集團的食用油業務大體分成兩塊,一塊是產業鏈上相對前端的大豆、菜籽的壓榨,放在中糧控股;另一塊是“福臨門”等小包食用油的銷售,放在中國食品。 2月1日,中國糧油控股發布的公報顯示:“與截至2011年12月31日相比,本集團2012年綜合凈利潤將大幅減少,但跌幅較中期明顯縮窄。”隨后的2月6日,中國食品也發布盈利預警稱,2012年度綜合凈利潤同比出現大幅度下滑。受此消息影響,中國食品股價當日大跌13.66%。 食用油業務面臨凈利潤下滑困境,中糧集團的番茄醬業務正虧得一塌糊涂。此前的1月21日,中糧屯河公布的業績預告曾顯示,經公司財務部門初步測算,預計2012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億元到-7.7億元。就此測算,中糧屯河第四季度虧損達5億元以上。 事實上,除了集團傳統業務業績堪憂外,此前寧高寧一手操刀的五谷道場與蒙牛乳業并購案也成了中糧的尷尬。自2009年高調收購了五谷道場方便面以來,中糧集團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五谷道場在一些零售終端難覓蹤影。 自從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乳業在2009年被中糧收編,成為了中糧全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然而,蒙牛此后的食品安全事件卻層出不窮,成為了中國乳業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最多的企業。2011年底的黃曲霉毒素超標事件,更是讓中糧顯得很尷尬。 有接近五谷道場的行業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分析認為,收購五谷道場的這3年,中糧集團的投入很大,目前可以說連成本都沒賺回來。而據蒙牛乳業 2012年中報透露,去年上半年,該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及凈利潤183.61億元和6.4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17%、18.37%。 此外,中糧的非食品領域也未能幸免。2月7日,中糧地產發布金融資產減持公告,這是自2011年底以來,該公司第四次出售金融資產。據最新數據顯示,中糧地產去年第三季度虧損2447.17萬元,前三季度累計凈利潤3636.16萬元,同比下降70.65%。 與此同時,1月14日,中糧生化發布業績快報顯示,該公司201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77.3億元,同比增長4.45%;實現凈利潤1.83億元,同比下降48.46%。 全產業鏈暗藏危機 事實上,上述幾大核心食品業務的不景氣,已給中糧的“全產業鏈”戰略蒙上了陰影。 早在2009年時,寧高寧對外介紹說:“如果一個房間很不錯,但是里面的沙發、燈都非常亂,重新擺一下,可能就舒服得多。這就是中糧面對的問題,那么能不能把中糧現在的資產理得更加整齊?去年(2008年)底的一天下午,我正在家里,寫了產業鏈3個字,一下就茅塞頓開了。” 于是,從2009年9月開始,中糧集團全面啟動了“產業鏈-好產品-讓生活更美好”大型路演暨社區巡展活動,電視、報紙、雜志、戶外、互聯網也同步推出這一系列廣告。 至此,這家向來以農產品和食品進出口貿易為主導業務的央企,開始向農產品領域的源頭和終端兩頭進軍,并試圖在全產業鏈模式的運作下,將小麥、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麥、糖、番茄、肉食等產業鏈有機地組織起來,實現了整個糧油食品鏈條從種植到食品營銷的暢通無阻。 寧高寧認為,對于產業鏈本身,相對來講,他們過去主要在上游,在大宗商品類,這在中糧業務中占較大的比例。中糧要利用過去已有的優勢延伸到下游,能夠控制全產業鏈從原料一直延續到終端食品,也就是“從田間到餐桌”的整個過程。 于是,在“全產業鏈”戰略指引下,中糧開始付諸行動。除了在寧夏打造番茄種植基地、40億元打造天津糧油綜合基地等步驟,中糧最引入注目的動作是并購。進軍五谷道場與蒙牛便是當時的典型案例。 但是,3年多過去了,無論是五谷道場還是蒙牛乳業,整合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即使在早些年并購的中糧屯河,也出現巨額虧損,而一直被中糧視為親手締造的福臨門食用油、長城葡萄酒、金帝巧克力、悅活飲料、肉類領域等在與同行的競爭中,也都并不占據領先優勢。 對于中糧的全產業鏈戰略,聯眾智達咨詢集團創始人何慕曾發微博質疑稱,“近些年全產業鏈經營被當成不少企業的發展戰略,除了極個別因搶占資源而占了些便宜的,好像并沒啥成功的。” 2月21日,何慕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糧目前多項業務出現虧損,應該是內外因都有,從內部來看,快消品雖然受到了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但是相比其他行業還是好很多的,不會因為大環境的影響,銷量出現暴跌的現象;從內部來看,中糧全產業鏈的概念值得商榷,它們產業鏈之間的銜接并不如外界想象的那么好,彼此之間存在割裂,競爭優勢就會削減。 擴張不退燒 然而,雖然多項業務虧損,大部分業務出現業績下滑,但這并不能阻擋中糧擴張的步伐。 據本報記者了解,寧高寧掌舵中糧的這些年,其擴張步伐一直都很兇猛,雖然目前其主要業務遭遇了困境,但是未來一段時期,中糧擴張減速的信號并不明顯,2013年有可能還有幾樁大的并購。 當然,擴張和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為了獲得發展的資金,2月5日,中糧集團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2013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本次超短期融資券(SCP)發行總額為人民幣40億元,期限為90天,票面利率為3.85%。 隨后的2月19日,中糧集團的下屬上市公司中糧包裝即開始并購的步伐。該公司于2月18日同意購買維港實業全部已發行股本,收購代價為 2.94億人民幣,該金額可予調整,最高代價為3.75億元。此外,中糧包裝亦于同日有條件地同意從中山匯鴻購買中山環亞13.33%的股權,這項收購的代價為3700萬元。 此外,在白酒領域,中糧2013年可能也會有大動作。雖然,近幾年來中糧頻繁與白酒企業接觸,像沱牌曲酒、西鳳酒、古井貢酒、洋河大曲、陜西白水杜康、百年糊涂酒、貴州醇酒、椰島鹿龜酒等,但是最終都沒有“修成正果”。 直到去年的12月4日,中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欒秀菊對外宣布,中國食品正式進軍白酒行業。對此,中糧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告訴本報記者,這是一個標志,表明中糧內部關于進軍白酒行業已正式達成共識,最近中糧集團白酒方面確實有幾塊業務在談判之中,2013年會有結果,但是最重要的要看談判的進展。 除了白酒板塊以外,中糧并購蒙牛之后,在乳業并購方面也是傳聞不斷。有媒體報道,1月14日,蒙牛大股東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在出席亞洲金融論壇期間透露,蒙牛收購現代牧業一事“一直在談”,但目前還未有進展。 對于中糧集團未來的發展,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本報記者,在充分競爭的市場領域,國有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情況下可以賺錢,在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很難同民營企業相競爭、相抗衡,中糧集團進入的領域都是處于高度競爭的行業,要想做好,關鍵是看人員的執行能力。 此外,何慕也建議,中糧未來的關鍵點是要識別關鍵要素,而“產業鏈、好產品”廣告語的產生,就顯示出他們對關鍵要素的理解不夠深刻,他們這是迎合消費者對安全的期望應運而生的,但是快消品的核心在市場端,不在原材料端,由于國企的機制不夠靈活,在快速消費品領域不具優勢,下一步中糧應該在市場上多下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