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冷冬初春,疑似五號病歷經這幾年的流行,已經無明顯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常見,養豬人員也從最初的誠惶誠恐、談疑似五號病色變到如今的淡定自如,有的甚至習以為常,發病也不采取措施緩控,任其自生自滅,或低價拋售到市場上使其成為最大的傳染源。 從曾經將水泡病也擔心地誤診為疑似五號病來處理,到如今即便確定為疑似五號病也按水泡病來做做簡單外傷處理便了事。對疑似五號病疫苗的接種很多未能嚴格認真執行。有的豬場只接種豬,接種次數不統一,一年2次、3次、4次的均有,對小豬至大豬不接種,有的仔豬出生后至出欄只接種一次,有的只秋冬季節接種,夏春季節不接種;有的場該接種疫苗時忘記了,過后想起也不抓緊補救,等到多發季節時豬沒發病就僥幸通過,若是發病才緊急接種。有的是不接種一族,認為做不做疫苗都一樣,該發病就發病。豬場建設這塊也是不注意,幾棟豬舍的通水道連在一起,一棟豬感染極易傳染其他棟的豬群。如此使場里豬對該病抗體水平極不均一,稍微季節變化極易發生該病,整個養豬業的豬病也復雜化,常因“一滴老鼠屎整壞一鍋粥”。 五號病又稱口蹄疫,俗名“口瘡”、“辟癀”,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的偶蹄動物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主要侵害偶蹄獸,偶見于人和其他動物。該病傳播途徑多、速度快,是國際A類豬病的“頭頭”,危害損失不可小覷,曾多次在世界范圍內暴發流行,一度造成巨大的恐慌。如今發病癥狀有典型和亞典型的,臨診特征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泡,伴隨不起、不食、高燒。疑似五號病除外觀癥狀,主要引起機體內部的免疫功能抑制。疑似五號病容易引起繼發病:鏈球菌病、附紅細胞體病、豬瘟、圓環病毒病、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等。 發病有明顯特征時一般易初步診斷,對出現疑似五號病仍需慎重對待,對五號病的防控仍需貫徹落實,疫苗接種嚴格落實到位,發病積極護理,保持病豬欄舍溫暖、干燥、柔軟。正所謂積極應對處理的心態如太陽,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極的則如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有兩個朋友的豬場均因不認真做該疫苗發生疑似五號病,一個朋友的豬場剛開始發現兩個中大豬欄約150斤重的豬發病,即每頭每天肌注阿莫西林和清開靈,連續3天,患部涂碘甘油,防感染和退熱,全群拌料投抗病毒一號(純中藥)和水溶性阿莫西林3天,同時加強消毒,從始至終控制,僅這兩個欄的豬發病,其他的均未感染。而另一個固執的朋友的豬場發生疑似五號病,不理不問不防不控,一周內全場感染,損失很大。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前者處理并不見得多復雜,而后者不做任何措施也不見得多省心。因此,作為養豬人,對疑似五號病的防控不論何時都應認真對待,不應疏忽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