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越冬能力 1.增加餌料中不含氮化合物的比重,投喂含脂肪和糖類多的餌料,通過精養細喂,使魚在進入越冬池前就長肥,為越冬積蓄充足的能量。 2.在并塘過程中,細心操作,盡可能減少魚體被碰傷,并塘的時間一般安排在水溫降低到5~10℃進行,同時凡進入越冬地的魚種,必須事先用5%的食鹽水浸泡5分鐘,以防染病傳播。 二、慎重選擇越冬水域 無論哪種類型越冬水域,均要求具備以下幾個基本條件:結冰前池水深不低于2.5~3米;越冬池底屬淤泥不超過20厘米,保水力強,池堤無滲漏現象;越冬期間最好有水源,可隨時向里面補水增氧,水的理化性質適合魚類越冬的要求;交通便利但又不靠近交通要道,在方便管理的同時,盡可能避免外界干擾因素對池魚的驚嚇;能有效地防止逃魚。 三、改善越冬池的環境條件 1.清除雜草和部分淤泥,使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并用生石灰對池塘進行消毒,改善水質。 2.對密度過大的要在越冬前捕出一部分魚,以減少越冬密度。 3.對滲水嚴重的越冬池,如果冬季沒有水源補注新水,就要采取措施,減少滲漏。 4.所有魚類越冬水面,秋季在保證池提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多貯水,提高越冬水位。 5.越冬封冰前,用0.5毫克/公斤的晶體敵百蟲將浮游動物進行滅殺,以減少耗氧因子,保證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長。 四、掌握合理越冬密度 越冬魚密度過大,就會造成缺氧而窒息,同時也會給魚病的傳播提供方便。但密度過小則影響越冬池發揮應有的生產效能,確立適宜的越冬密度應從越冬池的類型、魚類本身的大小和種類、越冬水域的條件和設備等方面綜合考慮,流水越冬池冰下水深1米,一般為0.6~1.2公斤/立方米;有補水條件的止水越冬池,冰下水深1米,一般為0.3~0.6公斤/立方米;無補水條件的止水越冬池,冰水深1米,一般為0.2-~0.4公斤/立方米。 五、加強越冬期間的管理 1.冰面落雪后應及時掃除積雪。2.定期觀測溶氧、二氧化碳、硫化氫氣體及冰層厚度、水的顏色、透明度、氣味等,隨時掌握越冬池水質理化因素的變化情況,發現異常情況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 3.每天巡池,檢查注排水口、閘門和攔魚設備,發現損壞或漏水,及時進行檢修。 4.流水越冬池要嚴格控制好水流量,在保證越冬魚類對氧量需要的前提下,應盡可能減少向越冬池的注水量,以免越冬魚類長期溯水游動消耗能量,使魚體過度衰弱而死亡。 5.認真做好越冬記錄,總結魚類安全越冬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