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創業家》年會上,新希望集團創始人劉永好表示,他們和很多金融機構達成協議,成立了若干個擔保公司,幫助農民搞畜牧業金融的融資。他說:“如今,我們是中國做得最好的金融擔保公司。世界銀行[微博]也準備參股。” 劉永好說,產業鏈符合時代需求,所以他們聯合數以萬計的農民創業者,一起搞養殖業。很多農民創業者養雞、鴨、牛,但經驗不夠。“我們跟他們合作,建立合作社,提供技術方面的組織服務,幫助他們制定規劃,他們按照我們的標準建設養殖場,同時我們進行咨詢服務和金融服務。這些創業者和他們一起進步,有很多已成為百萬富翁、千萬富翁,有的甚至達到上億的規模。” 他說,自己是養鵪鶉起家的,養了全球最多的鵪鶉,但總覺得鵪鶉這個天花板太低,不能夠再養了。于是就改養豬,豬的天花板很高。中國去年養了5到6億頭豬,70億只雞和鴨,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包括雞、鴨、豬、魚、牛等在內,畜牧業及其相關食品的產值去年是數萬億。 劉永好表示,這么多年他們一直做飼料,也曾考慮過飼料還有多長的路,還能走多遠,最終決定必須轉型。“現在養殖場越來越多,養殖場可以自己配飼料,可以不用你的,怎么辦呢?你只能做產業鏈,而且飼料的周期波動很大,要做產業鏈。所以我們近十年來加大了產業鏈的發展,開始做雞、鴨、魚和產業鏈,從種苗開始,到飼料、養殖,到屠宰和肉食品加工,最后到市場的建設。” “有人說,原來我們是養鵪鶉大王,后來我們是養雞大王。我覺得這些都不對,現在我們是服務商,做服務,這就是轉型。”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