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食品安全領域對于藥物殘留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很多禽藥卻在成分上玩“躲貓貓”,養殖戶雖然小心翼翼,仍然會不小心中招。近日,萊西的兩個養雞戶就因為用了不明來路的藥,被檢測出藥物殘留超標和禁藥成分。想要維權,卻困難重重。 雞肉檢出藥殘,臨出欄價狂跌 在萊西河頭店鎮,初家村的王大爺和鄰村的李大哥都是多年的養雞戶。但最近,飼養的雞準備出欄了,肉制品廠的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卻如同晴天霹靂——在雞肉中檢測了出藥物殘留。由于達不到國家標準,原本6塊多一斤的雞肉,只能由養殖戶自己處理或者低價賣給肉制品廠,改為加工制作一些供寵物食用的食品。 “按照我們的規定,和我們簽約的養殖戶從開始用的雞苗,到中間飼養需要的飼料和各種藥物都由我們廠來提供,不會含有國家禁用的成分。”肉制品廠派駐到初家村的技術員小姚告訴記者。“雖然肉制品廠提供藥,但價格相對較貴,所以我們這很多人都會自己買藥。因為收購人員明確告訴我們哪些藥物成分是不能有的,所以我們也是先看成分再買,確認藥物成分沒問題才會用。”李大哥說。 據記者了解,這種大棚內飼養的肉雞,一般從進雞苗到出欄僅需要43天,中間會用到很多藥物,但多數藥物都是屬于可代謝的,使用后過幾天就會隨著糞便排出體外,像李大哥雞肉中的喹諾酮就是這種,他是因為不知道所用藥中有這種成分,臨近雞出欄了才用導致含量超標。王大爺家的雞肉中含有的呋喃類成分則是國家明令禁止的,一旦進入雞體內,很難全部代謝出去。 李大哥這批雞總共飼養了近一萬只,因為藥物殘留,被肉制品廠扣掉了20369元。王大爺家的四千多只雞因為檢測出禁藥成分,更不值錢,肉制品廠只能以兩塊錢一斤的價格收購,一棚雞損失了三萬五。 用了三年的藥,咋突然變樣了? 這些藥是從哪里來的?據王大爺介紹,他用的藥“特瑞球康”是從鎮上一個熟人張先生那里進的。張先生告訴記者,他算是個地區禽藥代理,有養雞戶需要禽藥的時候,他就聯系藥廠訂購,后由藥廠寄過來,王大爺使用的這批“特瑞球康”藥是從濟南寄過來的。張先生給記者看了這批貨的“出庫單”,但上面未見廠家的任何簽字或蓋章。“以前這樣運貨的時候,都是有蓋章的,就這次沒有,不知道什么原因”。 記者了解到,王大爺三年前就從張先生處購買使用這種藥,一直沒有問題。“這批藥外觀看起來不一樣了,以前是白色粉末,現在變成土黃色的了,而且里面還有結塊。問過廠家,說是工藝改了。”王大爺跟記者說。打開一瓶包裝完好的瑞特球康,瓶子里用透明塑料袋裝著一包土黃色的顆粒粉末。“我們這里還有個養殖戶,當時也買了這批藥,但是人家最后沒有用,所以驗雞的時候沒問題,我全用了。”王大爺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