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蛋雞生產起始于八十年代初期,伴隨著改革的步伐,從弱到強,從農村家庭式的副業生產模式逐漸過渡到區域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生產模式,在一些地方已成為農民增收,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助推劑,有力地促進了廣大農村的經濟發展,其產值占畜牧業產值的半壁江山。 河北是全國雞蛋生產大省,但不是養雞強省。“小規模,大群體”是我省蛋雞養殖業的主體生產方式。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知名品牌少等因素制約我省蛋雞業的發展。在這樣的一個產業基礎上,蛋雞飼養業如何進行優化、提升和發展,是值得我們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1 河北省蛋雞生產概況 我省蛋雞集中分布在石家莊、保定、邯鄲、邢臺、滄州、唐山等市。蛋雞存欄約占全省存欄總量的70%,主要飼養海蘭、京紅京粉、羅曼、尼克、依莎、寶萬斯等世界一流的蛋雞品種。一是雞蛋產量位居全國之首。到2009年底,全省蛋雞存欄3.2億只,雞蛋產量353.21萬噸,雞蛋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5%,盡管與2008年相比分別下降9.6%和14.1%,但仍位居全國之首。二是雞蛋外銷量大。我省雞蛋主要銷往“兩湖”、 “兩廣”、云南、貴州、四川等南方省份,外銷量約占全省雞蛋總產量的60%左右。三是種質資源優良。全省共有祖代種雞場6個,祖代雞存欄達到15萬套,占全國祖代存欄的25%。四是規模養殖水平明顯提高。目前,1萬只以上現代化商品雞場2981個,占全省存欄總量的36.7%,比2005年提高了8個百分點。 2 河北省蛋雞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省蛋雞養殖起步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小規模、大群體”的養殖模式占據主導地位,此養殖模式推動了此前蛋雞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無數個養殖專業戶在這種模式下受益,然而,隨著蛋雞養殖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小規模、大群體”已不再適應當前養殖業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布局混亂。由于我省蛋雞養殖起步早,在布局上缺少統一規劃,尤其是在養殖比較集中的區域,養殖場(戶)之間沒有合理間隔。二是基礎設施簡陋,設備老化。大部分養殖戶仍處在人工喂料、人工揀蛋、人工清糞的初級階段,難于實現標準化生產。多數小區沒有糞便、污水排放處理設施。三是養殖觀念陳舊。大多數養殖戶沒有受過專業培訓,養殖人員中老人和婦女較多,養殖的方式方法依經驗而行。養殖技術落后,管理粗放,不能準確把握市場行情,時而一哄而上,時而一哄而下,難以抵御市場風險。四是規模養殖比例不高。全省雞蛋總產量的45%來自5000只以下養殖場(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