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網購已成為城鄉百姓購物的潮流,除了衣服、食物、化妝品等容易運輸的東西,一些不經碰的“活物”也悄悄加入了網絡銷售的隊伍,如大閘蟹、三文魚、土雞土鴨等。 網購的巨大市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通過網絡來銷售農產品,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國農民網店總數為131萬家。今后市民買菜買水果不用去菜市場,鼠標一點,菜籃子就能直接送到家。 農產品的一頭是農民增收的希望,一頭連著市民的腰包。農產品觸網,農民、市民零距離,一個全新的產業鏈正在形成。 【趨勢】 農民上網賣“活物” 家住長沙的王小姐今天收到了來自鄉里的60個土雞蛋和一只土雞。這是半個月前,她在淘寶網上訂購的,準備送給正在坐月子的閨密,吃“土貨”,放心又營養。 這家賣給她土雞和土雞蛋的網店其實就在長沙寧鄉,店主劉溈是寧鄉縣溈山鄉八角溪村的農民,今年28歲。8個月前,他開了這家農產品網店,由村里三戶農民聯合放養土雞,再供網店統一銷售。劉溈還將“土色土香”的養雞過程拍成視頻放在網上以解除網友的疑慮。最近兩個月,他已經賣了400多只土雞,4000多個土雞蛋,月收入達到了10萬元。 同樣在淘寶網上開了豆芽妹農產品專營店的美女婷婷,她則是兼職。婷婷在長沙“打工”,每個月定期回兩次老家,目的是采購顧客在網上下單的土雞、臘肉等鄉里貨,一個來回輕松能賺一千多元。 顯然,網上賣農產品已成為農民實現增收的新途徑,越來越多的果農、菜農點點鼠標將新鮮蔬果放到了網上直銷,而市民輕點鼠標就可以等貨上門了。 【影響】 有望改變“中間笑、兩頭叫”格局 據了解,目前國內除了多家農產品專業網站外,淘寶、京東等購物網站也開辟了農產品專業頻道。我省還出現了供農戶與商家直接對接的信息發布平臺“農賣網”。上個月,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與阿里巴巴集團研究中心聯合發布“涉農電子商務研究報告”,首次公布農民網商和網店群體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全國農民網店總數為131萬家,其中2011年新增68.28萬家。 原產地農產品迅速對接消費市場,對破除農業產業鏈暴漲暴跌“魔咒”,是個利好消息。 目前,全國約80%的蔬果、生鮮經“農戶-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銷售到市民手中。中科院研究員汪同三指出,我國蔬菜流通成本占50%~70%,成本太高。通過網上預售、線下寄送或提貨的模式,不但可以省去流通環節,還打破區域阻隔,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消費者面對面做生意。 省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副秘書長王慧敏說,省去或壓縮中間環節,才有望改變“中間笑、兩頭叫”的格局。 ![]() |